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武汉市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zhuó)   桑梓    丧(jǔ)     不可思议

B. 褛(lǚ)     葳蕤    磕(bàn)    自出心裁

C. 传(dí)     玄虚    鹰(sǔn)    眼花缭乱

D. 据(jí)     热忱    鄙(bó)     重峦叠障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人们所肯定和赞赏的血性,应当属于性格评价和审美取向的范畴。血性是个     而又朴拙的词汇,本身就具有张力和亢奋色彩。因此在理解和使用上应该有所   ,否则就会混淆粗犷与     、豪壮与莽撞、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

A. 古老    限制    粗野    B. 原始    界定    粗野

C. 古老    界定    粗放    D. 原始    限制    粗放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

B. 高铁开进机场,铁路与港口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了武汉作为中部地区交通枢纽的作用。

C. 刚刚结束的武汉高校文化艺术节活动,旨在加强校际深度合作,促进校际文化交流。

D. 通过对商品、场景、消费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实体店中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零碎的时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里迅速流失。除了在手机上打游戏,刷微信、微博,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和这些时间相处。

B. 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对于前者,似乎并无异议;对于后者,却是众说不一。大概是因为“客观实际”这个概念,不但包括客观事实,而且包括客观规律。

C. 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美好了:给他人造成损失后留言留钱,是诚信;被诚信感动而不索赔,是仁义;不仅不索赔,还给万元资助,是良善。

D. 读书讲究一个“博”字,而评书讲究一个“透”字。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之透,便有一孔之得、一己之见,足以为己、为人镜鉴,也不枉了这个“评”字。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

①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印痕,切合他们的总体心理需求——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很多文学作品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架。

②读书人各种各样,不同读书人有着不同的文学标尺,但不管他们之间差别多大,既然都读书,都在书里泡,就如同一群棋友对棋艺还是套形成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读书人对“经典”也会有相近的认识。这样,有些作品的“经典性”也许跨不出政治的边界,有些作品的“经典性”只在特定区域有效;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之类就不一样了。这些读书人所共有的爱恨情仇,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教。

③这印证了一种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

④在这里,较小的公约数常常离不开政治、区域等方面的特定推力,而较大的公约数则有赖于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⑤不过,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地摊上那些花哨的畅销读物能不能成为经典?那么多抓人眼球的文字,明明挠到了很多人的痒痒肉,不胫而走,呼风唤雨,为什么就很难碰上“经典化”的好运气?甚至捞不到一个较小的公约数?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精英们来随心所欲。在罗兰·巴特笔下,葡萄酒是法兰西人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图腾,不一定天经地义。这也许没错。但法兰西人再任性,再有能耐,也没法把阴沟水建构成至尊国宝。这里的区别在于:与阴沟水不同,葡萄酒具备了基础条件,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能性,在营养、口感、气味、色泽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这就是事买的另一半真相: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

⑥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文亦不变。只要人还没有变成机器人,只要这个最大的“天(自然)”还没变,那么人类较为广泛和持久的价值共约,就会构成经典化的隐秘门槛,把泡沫逐渐淘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思想大户”,乔伊斯作为一个“艺术大户”,就这样跨入了门槛。相比之下,大仲马、张恨水一类超级写手,再热闹也还是偏轻偏小,在大指标上不给力,就可能过不了经典化的门槛。

⑦不难看出,经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却是一种有界限的分布函数。换句话说,“建构”是知识精英们做的加法;而淘汰和遗忘则取决于天下人心,是更多人在更久岁月里操作的减法,一种力度更大的减法。

⑧前者有偶然性,后者有必然性。换句话说,前者是运之所成,靠机缘;后者则是命之所限,靠实力和品质。

    (原文/韩少功,基于命题需要有改动)

1.下列对“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经典通常指那些具有典范、指标、基石意义的作品,经典也是一个弹性概念。

B. 经典往往由知识精英们创作而成,经典作品身上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思想痕迹。

C. 读书人掌控着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所以经典的确定往往与他们有关。

D. 经典切合读书人的总体心理需求,所以他们齐心合力,使经典的价值历久不衰。

2.下列对“经典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经典化”的过程有赖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读书人对文学作品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

B. “经典化”往往离不开某些方面的特定推力,更离不开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C. “经典化”往往经由特定的人,基于特定的目的,凭借特定的方式来建构。

D. “经典化”的结果最终取决于天下人心对精英们的“建构”的淘汰和遗忘程度。

3.下列对“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畅销读物往往不具备作为经典所必需的良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 畅销读物虽然能够流行于世,但却过不了经典化的隐秘门槛。

C. 畅销读物往往不符合人类长久以来秉持的较为广泛的价值共约。

D. 畅销读物虽然能够被“建构”,但却无法经受时间的检验。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主于乡里徒众    合:聚集

B. 先主斜汉津        趣:奔赴

C. 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 孙权遣兵佐先主曹公    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 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 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 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四、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填空。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孟子>两章》)

(3)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

①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有趣的是,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②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选秀节目的评委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选手说:“唱歌给更多的人听。”其实意思是:我想红。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答对5道题目打败4个人闯过3关也是梦想。

③我们是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

④一次,我在异地看了一部电影——《世界第一麦方》,梗概是: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地打拼奋斗和经历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做最好的厨子”,这是电影对年轻人的励志教育。说实话,看了之后,我颇为我们的梦想感到自豪,他们的梦想竟然这样“不入流”。

⑤后来,我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当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学,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是去创业了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我听完这个故事,忙不迭地对社长表示同情,他却非常诧异,他说自己非常为孩子感到自豪。

⑥“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根为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命题,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和理解,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

⑦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他们选择这项或那项职业,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

⑧可厌的工作、无趣的工作,仅仅因为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备受重视—一这是人类最残酷无情的磨难之一。

⑨我们长久以来受此磨难而不自知,每日万分苦闷却不知它何起何终。

⑩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自己的内心。

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

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

我们长久以来都忽视的一个简单真理是:每个人选择的路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

我同意顾城的话:“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他的内心只有一种声音,世俗的虚荣、生活的诱惑、他人的劝诫、权力的胁迫,这一切都无法入耳、入心。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他只会看到它所追寻的东西。

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爱这个世界,但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这就是我每日对自己说的。

    (原文/蒋方舟,基于命题需要有改动)

1.请解释下面加点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1)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

(2)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

2.文章①-③段讲述了当前社会人的“梦想”,结合全文说说这一“梦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3.关注第④-⑤段中加点的两个“自豪”,同为“自豪”,原因大不同。请简要概括“我”和“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

“我”感到自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作者所说“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这句话?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近来,不少综艺节目以不同的形式再现书信的魅力,引起网络时代广大观众对传统书信的关注。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书信的魅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们小组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书信有诸多优点,请你用精练的语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条表述其优点,三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过程中,有同学说:“现在是网络时代了,我们都用手机发短信,谁还写信呢?”你如何看待身边的人更习惯用手机发短信这一现象?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你的看法。(100-1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