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止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光阴流失如梭,发展苍海桑田。
|
2. 难度:中等 | |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万古奔腾的长江,在中国版图上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轴(______)线,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险滩,纳百川千湖,连结起锦(______)绣壮美的华夏大地,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B. 纪录片《历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了国家实力。 C.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 D. 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襄阳“环保奶奶”运建立当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 B. 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C. 万名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襄阳共创“全国文明城市”。 D. 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
|
5. 难度:困难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5月18日,市博物馆举行了“重现古城晨钟暮鼓”活动。随着昭明台顶楼两侧的巨钟大鼓铿锵声韵响彻襄阳古城上空,人们的思绪也被带入遥远的时空。____。 借这次活动,再现古代城市生活场景,让大家重新体味传统钟鼓文化。 ①现在,城市钟鼓早成绝响,古时时间如何报?钟鼓如何敲?现代人对此已经非常陌生。 ②同时,钟鼓还起到警戒、提示城门启闭的作用,这也是政治的需要。 ③在古代,钟鼓楼是城市的重要建筑,其主要功能是报时。 ④古时没有钟表,日晷、刻漏、更香等授时、计时工具也是由官方垄断管理。 ⑤所以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统一的报时系统,这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A. ①③②④⑤ B. ③①④⑤② C. ③④⑤②① D. ①③④②⑤
|
6. 难度:困难 | |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少年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常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能学习到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更能触摸到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定的理想信念——________。
|
7. 难度:困难 | |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思亲之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吟诵的永恒主题。如王湾的“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就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 (4)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要有“____________,死于安乐”(《孟子二章》)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民的使命感。 (5)古往今来,凡志存高远者,“无求”于名利,却“有求”于大道。虽“不戚戚于贫贱”,但有“A.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虽“不汲汲于富贵”,但有“人生自古谁无死?B.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赤子之心。
|
8. 难度:困难 | |
《见字如面》节目播出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书在寄托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拟开展“手写家书”活动,可同学李明却说:“有了网络和手机,还用得着用笔墨写信吗?”听了他的话,你该怎样劝说他积极参与活动?
|
9. 难度:困难 |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____,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2.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
10. 难度:困难 | |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秦民大说 说: (_____) ②有一人徙之 之:(_____)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 故/外户/而不闭 C. 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甲文中的“____”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
11. 难度:中等 | |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④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2.从记叙顺序角度看,上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3.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4.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丁,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 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 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 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
12. 难度:困难 | |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析】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景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 1.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第⑥段面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4.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 选文笫①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 第⑤段中武亦妹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 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5.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
13. 难度:困难 | |
读懂材料后按要求作文。 小溪深山启程,冲破险阻,汇入大海,壮大的路上留下阵阵欢歌;学子追逐梦想,砥砺意志,不负芳华,成长的路上洒下声声欢歌。欢歌是愈挫愈勇时的乐观,是爱与被爱中的愉悦,是拼搏成功后的欣喜……亲爱的同学,一路前行,你有怎样的欢歌? 请以“一路欢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