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不学则殆。 (《论语》) (2)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自嘲》) (3)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______)《行路难》) (4)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 (5)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6)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7)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9)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和行动的书,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B.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和记叙事物,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令堂”、“令尊”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老朽”、“足下”是自称。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魂pò( )有所寄托和依归。有了汉字,才有了辉煌璀璨的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才有了汪洋姿肆的书法艺术, ……数千年文明得以xīn( )火相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书写的集体记忆。正是有了汉字的聚合力、传承力,中华民族才对外有战斗力,对内有凝聚力,从而崩发强大的生命力。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划波浪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
4. 难度:中等 | |
名著阅读题。 (1)《童年》中的阿廖沙在外祖父家中饱受折磨,但即便如此生活中真挚的亲情与纯洁的友情温暖着他孤独的灵魂,使他不至绝望,请分别举出一个表现亲情和友情的事例。要求写出人物和简单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浒传》不仅是一部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更是一首英雄传奇的赞歌,在书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林冲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请结合具体的故事说说林冲的性格特点,并简要概括他上梁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难度:中等 | |
语文实践活动。 据新华社电(记者 刘欢 姜婷婷)日前网上流传一条短片,一对内地夫妻在香港旅游时因公厕排队未果,让2岁女童在路边小便,母亲用纸尿片接住,但此事仍引来一名香港男子不满,举机拍摄,引发双方推撞冲突。 事件在内地和香港引发争论,很多人在网上发帖评论:有人指责当街小便行为不文明,有人替年轻夫妇辩说这是“出于无奈”,还有人认为内地游客在港不文明行为被放大镜检视,是一种歧视。 香港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冲突事件是个案,对内地人怀有敌意的港人是少数,但是其暴露的深层次问题,比如来港游客过多影响港人生活、旅游配套设施滞后等,特区政府应予重视并寻求解决。 请你也发一条帖子,说说自己的看法。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笛中闻折柳”一句中的“折柳”有什么含义? 2.体会颈联中的“晓”和“宵”表达作用。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罴性俭率 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选自《周书•王罴传》) (注释)①王罴(pí):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罴为其设食 / 又有客与罴食瓜 B. 使乃裂其薄饼缘 / 乃引手就地 C. 及瓜皮落地/ 及反,市罢 D. 乃引手就地 / 瞬息可就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耕 种 收 获 其 功 已 深 舂 爨 造 成 用 力 不 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 (2)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 4.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雾霾(mái)知多少 雾霾天气,会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这种现象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了1000。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雾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 霾也称灰霾(mái ),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香港天文台称烟霞。 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摘自《百度百科》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说雾和霾有哪些区别? 2.说说下面两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 (2)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 3.“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一句中“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后面题目。(12分) ①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 ②唐玄奘的寂寞成就了西天取经的事业,徐霞客的寂寞成就了旅行天下的壮举,司马迁的寂寞成就了史家绝唱《史记》,曹雪芹的寂寞成就了鸿篇巨制《红楼梦》……寂寞是— 首歌,是只有一个人的吟唱;:寂寞是一首诗,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独白。 ③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甘于寂寞,潜心读书做学问。他不喜欢应酬,也反感客人来访, 常以生病为由推辞。他每天呆在书房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真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④钱钟书声名远播,时常会有世界各地的人慕名造访。有一位外国女士打电话给他,表示非常喜欢他的文章,想登门拜访。钱先生听后,赶紧说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那位女士深为钱先生的幽默婉拒所折服, 只好作罢。也许,正是有了这种闭门读书做研究的态度,钱先生才写出了《谈艺录》《管锥编》等不朽的学术巨著。 ⑤其实,像钱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既能洞悉这个社会,又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喧嚣,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情。 ⑥“芥川奖”是日本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项。获奖者有“登龙门”之称——许多作家都因获此奖而名噪一时。最近一届的“齐川奖”获得者田中慎弥却是个“普通人”,他年纪轻轻,也没有什么高学历,为什么能获得如此级别的文学奖呢?媒体对他的描述可能给出了答案:“田中慎弥没有手机,也不用电脑。但他却很执著,甚至有些固执,躲在自己世界里,与寂寞相伴,专心读书和写作。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日本文学新的希望。” ⑦田中慎弥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耐得住寂寞,埋头写作,终成正果。“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能坐得了冷板凳,自然能静得了心、做得了学问。 ⑧我们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平静,只是因为内心浮躁,无法平静,所以常常觉得自己很 “忙碌”。若能守住寂寞,不为外界所干扰,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又怎能做不了学问呢?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选文第⑦段中,“坐得了冷板凳”的意思是什么?(2分) 3.选文第⑧段加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4.选文在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各有什么特点?(4分)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竞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竞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⑩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第③段: 第⑥段: 3.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 4.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去寻找他乡的风景,而往往忽略近在咫尺的风光:那熟悉的校园,那温馨的家,那日日走过的街头,那天天路过的村口,何处没有怡人的风景?其实只要我们学会观察,学会品味,学会感恩,再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和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