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九年级模拟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弱(yíng)      视(chēn)    转(wǎn)   尽职守(gè)

B. 岩(chán)      干(biē)     薄(jǐ)    顶礼拜(mó)

C. 越(zhuó)      促(cāng)    绊(jī)    一而就(cù)

D. 骨(biān)      倒坍(dān)     瞰望(kàn)    相形见(zhuó)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峥嵘      侧隐     影影绰绰     顾名思异

B. 缄默      挑衅     龙吟凤哕     相辅相成

C. 睿智      阴蔽     断壁残垣     苍海一粟

D. 狼籍      亵渎     通霄达旦     心无旁骛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大家齐聚一堂,欢迎这位从海外归来的莘莘学子

B.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C. 每当展望未来,我就会浮想联翩地想象,仿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在眼前。

D. 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和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 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C.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 保护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B. 《孔乙己》选自鲁迅的《呐喊》,这篇小说透过一个少年的眼光,给我展示了晚晴世风图的一角,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

C. 奥楚蔑洛夫是苏联作家契诃夫所著《变色龙》中的主人公,这篇小说紧扣“变”字,刻画了沙皇忠实走狗的丑恶嘴脸,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

D.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文中的“夏洛克”是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之一。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请按要求作答:

(1)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图表,在横线上写出调查结论。

2015年3月,某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阅读内容

认同率

玄幻武侠

35.1%

时尚娱乐

32.5%

文学经典

15.0%

时事先锋

17.4%

 

①分析右表可知,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改变这种现状,你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 

A.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

C.莫辞酒味薄,蜀地无人耕,兵戈即未息,儿童尽东征。(《羌村三首》)

D.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E.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F.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别云间》)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 可怜后主还祠庙,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② 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______________。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⑤ 牙璋辞凤阙,________________。(杨炯《从军行》)

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所学过的古诗词名句。

“月”自古就是被人们吟咏的话题,《月下独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写了李白孤独却又浪漫的情怀;《望月有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白居易思乡思亲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有余。(《公输》)____

②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

③于是惠子恐,搜于中三日三夜。(《庄子故事两则》)_____

④吾妻之美我者,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_____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必以          欲大义于天下    B. 衣食所       能辨我是雄雌

C. 不能察       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又何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鲁庄公提出与齐军作战的条件之一是“衣食分人”“弗敢专”,但曹刿认为这是小信用,不能凭此去打仗。

B.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战前问“何以战”,战时能够抓住有利战机击溃齐军,战后能准确分析战争取胜的原因。

C. 庄公战前能与曹刿商讨,战时能“与之乘”,战后能“问其故”,可见庄公有虚心好问、从善如流的美德。

D. 齐军第一次击鼓,其士气正旺,曹刿按兵不动;齐军第三次击鼓,其士气已经完全消失,曹刿才下令进攻。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荔枝材料三则

材料一:

①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

②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

③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为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

④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罢了。

⑤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苹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大喘气”的结果。

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枝还有个不利于“美容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蕉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

⑦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

⑧总之,种种自身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材料二:

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持新鲜。据蔡襄的《荔枝谱》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颗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筒,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者蜡密封。这样一来,荔枝能保藏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

材料三:

越南荔枝“美国梦”破碎,全因中国保鲜技术先进

带着丰收的喜悦,满怀信心的越南水果出口商2015年6月初开始向美国空运鲜荔枝,试图在美国市场与中国产荔枝一争高下。短短半个多月后,由于售价高出中国荔枝3倍多,越南荔枝在美根本卖不动,难圆“美国梦”。

越南荔枝在美国市场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中国荔枝。中国荔枝成熟期比越南荔枝早一个月左右,凭借采摘后一系列先进保鲜措施,中国销往美国的荔枝大多通过海运以降低成本,再加上多年开发美国市场积累的丰富经验,中国荔枝在美的销售价格只有每公斤2.5美元,大大低于越南荔枝。相比中国,越南荔枝由于保鲜措施有限,目前还只能空运美国。越南出口商采购荔枝价格约为每公斤0.8美元,运到美国的到岸价已上涨到8美元,这其中空运成本就占了一半还多。

越南业内人士认为:“和中国荔枝争夺美国市场,越南荔枝还远不是对手。”

(转自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1.下面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

B. 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会使荔枝颜色变深。

C. 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肉中的糖类物质慢慢消耗,维生素C含量也会慢慢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

D. 荔枝会释放乙烯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

2.下面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引用了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了荔枝“红颜易逝”的特点,同时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B. 第⑤段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荔枝的呼吸强度大。

C. 第⑥段画线的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使它不易保存的主要原因。

D. 本文在语言方面除了准确、科学外,还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3.根据材料三,不属于越南荔枝在美国难以战胜中国荔枝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中国荔枝成熟期比越南荔枝早一个月左右。

B. 中国荔枝历史更加悠久,味道更加鲜美,美国市民更加喜欢。

C. 凭借采摘后一系列先进保鲜措施,中国销往美国的荔枝大多通过海运以降低成本。

D. 中国具有多年开发美国市场积累的丰富经验。

4.阅读材料二,借助材料一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二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

5.请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三则材料的彼此关联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蚕儿

陈忠实

(1)从已经开花的粗布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小心地撕开,轻轻地扯大,把那已经板结的棉套儿撕扯得松松软软。摊开,再把铜钱大的一块缀满蚕籽儿的黑麻纸铺上,包裹起来,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暖着。在老师吹响的哨声里,我慌忙奔进由关帝庙改成的教室,坐在自个从家里搬来的大方桌的一侧,把书本打开。

(2)老师驼着背走进来,侧过头把小小的教室扫视一周,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老师把一张乘法表挂在黑板上,领我们读起来:“六一得六……”我念着,偷偷摸摸胸口,那软软的棉团儿,已经被身体暖热了。我想把那棉团掏出来,瞧瞧老师,那一双眼睛正盯着我,我立即挺直了身子。老师给四年级讲课了。我揭开墨盒。那两条小蚕儿出壳了吧?出壳了,千万可别压死了。终于忍不住,掏出棉团儿来。那两条蚕儿果然出壳了。我取出鸡毛,揭开小铁盒。

(3)哐,头顶挨了重重的一击,眼里直冒金星,我几乎从木凳上翻跌下去。老师背着双手,握着教鞭,站在我的身后。慌乱中,铁盒和棉团儿都掉在地上了。老师的一只大脚伸过来,一下,踩扁了那只小铁盒;又一脚,踩烂了包着蚕籽儿的棉团儿。我立时闭上眼睛,那刚刚出壳的蚕儿啊……

(4)教室里静得像空寂的山谷。

(5)过了几天,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把一、二年级分给他教了。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6)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你养了多少?”“我……”我忽然难受了,“没养。”“那好。”他不知我的内情,喜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的好奇的光彩,“你们养蚕干什么?”“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着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拍着手,“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7)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刺,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8)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它要网茧儿咧!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9)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走进教室,讲义夹上搁着书本,书本上搁着粉笔盒,走上讲台,和往常一模一样。我在班长叫响的“起立”声中站起来,一眼看见,老师那双眼睛里有一缕难言的痛楚。

(10)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也碰翻了,情绪慌乱,说话结结巴巴:“同学们,我们上音乐课……”老师勉强笑着:“我教,你们跟着唱:‘春风,吹遍了原野……’”我突然看见,刚唱完一句,他的眼角淌下一股泪水,立即转过身,用手抹掉了。然后再转过身来,颤着声,又唱起来:“春风,吹遍了原野……”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应着唱。“我要走了,心想给大家留下一支歌儿……”他说不下去了,眼泪又窜下来,当着我们的面,用手绢擦着,提高嗓音,“同学们,唱啊!”他自己也唱不出来了,勉强笑着,突然转过身,走出门去了。

(11)我们一下子拥出教室,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桌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我们从他手中夺过行李,走出小房。我终于忍不住,问:“蒋老师,为啥要走呢?”老师瞧着我,淡淡地说:“上级调动。”“为啥要调动呢?你刚来!”。蒋老师说:“有人把我反映到上级那儿,说我把娃娃惯坏了!”

(12)我迷蒙的心里透出一条缝儿,于是就想到村子里许多议论来。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自古谁见过先生脱了衣裳,跟学生在河里打水仗?失了体统嘛!他们却居然不能容忍孩子喜欢的一位老师!

(13)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握住了蒋老师的手。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纪念章,金光给他多皱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14)他向我讨要我发表过的小说。我却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拆掉古庙新盖的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记起来该暖蚕籽儿了。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15)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了…

(选自《陈忠实文集》,有删改)

1.全文围绕着“养蚕”展开故事,请把表格中相关的情节与人物的心理补充出来。

地点

情节

“我”的心理

关帝庙的教室

      畏惧

老师的小房子

老师为我疗伤询问我养蚕一事

     老师的小房子

      喜悦

     老师的小房子

老师收拾行李把蚕儿还给我们

 

 

2.第8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文中的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概括出两个特点并分别举出相对应的例子。

4.第9段“老师那双眼睛里有一缕难言的痛楚”体现了蒋老师即将离开时复杂的内心情感,请根据上下文,合理发挥想象,写出蒋老师的心理活动。50字以内(标点符号占一格)。

 

 

 

 

 

 

 

 

 

 

 

 

 

 

 

 

 

 

 

 

 

 

 

 

 

 

 

 

 

 

 

 

 

 

 

 

 

 

 

 

 

 

 

 

 

 

 

 

 

 

 

 

 

 

 

 

 

 

 

 

 

 

5.第14段结尾句“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蚕丝”寄托了我的“情丝”,请分析“我的情丝”蕴含了哪些情感?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作文

在人生路途中,总会有些“遇见”打动着你:遇见美景,好看;遇见美食,好吃;遇见好人,难忘,如《蚕儿》中的“我”,遇见蒋老师,感受到一生的温暖……请拿起你手中的笔,用文字记录下令你心动的“遇见”

要求:①以“遇见”为题,完成作文,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②600字以上;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人名、校名、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