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卷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根据拼音写汉字。

在平凡而不平淡的日子里,我不做jiāo______艳欲滴的花朵,要成为山谷里那棵沉静的树。我要mù______浴在明媚的阳光下,啜饮天地的甘露,领略无尘的清风,将它们化成我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我也准备经lì______狂风暴雨,并在风雨中长成结实的身体,练就不屈的jīn______骨。

 

二、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面图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

 

三、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古诗文默写。

(1)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2)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望》中,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再现了国都沦陷、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行乱其所为__________

(2)困于心,于虑__________

(3)年九十__________

(4)固不可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只开始时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把它当成凶猛的怪物了。蝗虫在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立刻就吓呆了,紧张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螳螂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善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想必它生怕自己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名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恐慌,恐惧到让自己慌不择路、前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1)本段选自《      》,这部书的主题是“谱写      的诗篇”。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都是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当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我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后,我感到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刻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地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地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A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B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是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蒙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C月亮终于沉到了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最后的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早没有了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地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阅读第①段,说说作者认为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不同。

2.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文章A、B、C三处画线的句子具体描写了“那团月亮”夺目的美,请任选一处,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美的。

4.说说文章第⑦段中“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一句给你的启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就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资源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在不断地翻倍。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可以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而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选文有改动)

1.第②段中许多人发出了什么警告?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4.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出三点即可)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 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 颈联中的”“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舟山群岛东部海域。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却,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曾不能毁山之一______

(2)一雍南______

(3)子何而往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已也  真无马邪

B. 山不加增  何苦不平

C. 残年余力  告富者

D. 吾欲南海  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

B. 甲文中,从对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的命名来看,作者对愚公精神是持否定态度的。

C.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 从这两篇选文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共同的道理:人立志后,要付诸行动。

5.愚公移山,最后还是依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对于这样的结尾,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不好。请说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九、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王小明特别喜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于是他每天都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这一节目。可是妈妈以影响小明的休息为由,不允许他观看。假如你是王小明,你会怎样说服妈妈?(要求:表达得体)

 

十、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些幸福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