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zhǎng gù______颇为熟悉的了。 (2)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nì míng______。 (3)其实我并没有决心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qī rán______,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年近三十,头发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B. 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 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D. 十年浩劫中遗失的大量书籍,从此杳无消息。
|
3. 难度:简单 | |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一词感情色彩相同的是( ) A.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B.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C.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D. 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道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
4. 难度:中等 | |
文学常识填空。 《藤野先生》与我们以前所学的《______》和《______》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一书。
|
5. 难度:困难 | ||||||||||||||||
作者记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哪四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请完成下表。
|
6. 难度:困难 | |
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合适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 ) A.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 B.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作品 C.鲁迅作品中的忧国忧民思想 D.鲁迅和韩寒两人个性之比较 (2)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你认为下面哪一则材料不能选用?( ) ①鲁迅先生深深地知道,要想拯救中国,必须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决定用笔作为武器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 ②学医只能救人的身体,而学文能挽救一个民族的灵魂。医生只能医治人的肉体,而不能医治人的精神、灵魂。所谓小医医人,大医医国也。 ③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鲁迅就不断探索小说文体,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叙述,形式活泼多样。
|
7. 难度:困难 | |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一民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②“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③“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④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⑤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柳,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哥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⑥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海,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⑦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读第①段画线句,根据上下文,请用藤野先生的口吻补充他想说的话,并分析为何他“竟没有说”。 2.藤野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学教授,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会用“伟大”一词去评价他?请结合整篇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3.第⑦段中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有哪些? 4.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