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__________________ ,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8)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9)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咏雪》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B.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春》是他写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C.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初中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悄然而至,在绽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我们在希望的早晨里遨游书海,闻着文字间流淌着的水墨香,吟唱wǎn转的曲子,时而pái徊在碧绿的菜畦,时而流连于深邃的天空,酝酿青春最芳香的情感,不断追寻灵魂深处的梦想。经过时光的洗礼,使我们在课本里茁壮成长。 (1)写出加点字正确的拼音。菜畦(__________) 酝酿(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wǎn(__________)转 pái (_______) 徊 (3)画线句子有语病,把修改好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依次找出来并改正。 咄咄逼人 喜出望外 淅淅呖呖 披蓑带笠 顷盆瓢泼 高邈深远 花枝招展 翻来复去
|
5. 难度:中等 | |
仿写句子有人说“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请你另外写三个同样的比喻句,说明“微笑”在生活中的神奇作用。 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 微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
7. 难度:困难 | |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后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友期行__________ (2)去后乃至 ___________ (3)太丘舍去___________ (4)尊君在不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B.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比较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5.你认为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态度合适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⑵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⑶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⑷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⑸“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文中“盼望着,盼望着”连用,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2.以上语段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三幅动人画面,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1)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中“赶趟儿”有什么表达效果? 4.作者在写春风时,通过人的哪几种感官来写的?写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
9.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分别指什么? 3.“小摇篮”比喻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济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是一家人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我”从“盼望独立”到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1)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 2.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从人物描写角度) (2)“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句中加点的“悄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你认为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选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
11. 难度:中等 | |
《西游记》作者是_________,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__________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各路神佛妖魔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如孙悟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超凡能力。《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猪八戒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
12. 难度:中等 | |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⑴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的词语,如:笑了、愉快、高兴、快乐、痛苦、哭了、尴尬、后悔、冒失、激动、生气、害怕等。⑵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⑶不少于65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