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2.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可能相符合的国家是 A.尼日利亚 B.韩国 C.中国 D.美国
|
2. 难度:简单 |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完成 3~4 题。 1.当今世界人口净迁入的国家或地区是 A.中国 B.中东地区 C.拉丁美洲 D.东南亚 2.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A.由中部向东北、西北、西南迁移 B.由平原向山区迁移 C.由内陆向沿海迁移 D.由较发达地区向较落后地区迁移
|
3. 难度:简单 | |
下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5-6题。 1.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 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 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一直减慢 2.下列省区中,最接近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A.四川 B.贵州 C.安徽 D.浙江
|
4.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1.该区域城市发展过程依次是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2.该区域城市发展必然导致 ①城市环境恶化 ②植被覆盖率减少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⑥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 A.①⑤ B.②④ C.③⑥ D.⑤⑥
|
5.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9~10题。
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
6.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1~13题。 1.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2.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条件优势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3.形成城市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主导因素是 A.运输距离 B.运输质量 C.运输速度 D.运输数量
|
7. 难度:简单 | |
读“某地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14~16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的是: A.L B.N C.M D.K 2.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功能区,属于高级住宅区的是 A.K B.L C.M D.N 3.欲在图中布局一化工厂,最好布局在 A.K B.L C.M D.N
|
8. 难度:简单 | |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7—18题: 1.据图判断,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A.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B.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C.农业生产高度商品化 D.农业生产高度集约化 2.图中①、②两地农业生产中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热量差异 B.水分差异 C.科技差异 D.政策差异
|
9. 难度:简单 | |
读右图,完成19~20题。 1.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2.该图所示的农业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
10.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M1为能源地,M2为原料地,M3为市场,P1、P2分别为甲、乙两企业所在地。据此回答21-22题。 1.当企业甲选择在P1时,则该企业可能是D A.印刷工业 B.电解铝工业 C.电子工业 D.制糖工业 2. P2是企业乙的运费最低点。以P2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是企业乙的等运费线,即企业乙从P2点移动而产生的单位产品运费(货币单位:元)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假设劳动力费用(货币单位:元)从P2点向周围降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在P2点为50元,L1点为42元,L2点为28元,L3点为20元,L4点为15元。当综合考虑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时,企业乙将从P2点移向: A. L1点 B. L2点 C. L3点 D. L4点
|
11.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某城市一年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及该市工业区划图,据图回答23~24题。 1.图示地区工业布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图中显示工业为该地区主导产业,其中受市场区位指向明显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2. 难度:简单 | |
读图“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25~26题。 1.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最突出优点是 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减轻用地紧张,节约运输费用 2.导致众多工业部门在该工业地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A.各企业之间存在生产联系 B.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因素 C.当地政府的行政规划 D.区域内雄厚的科技力量
|
13. 难度:简单 | |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完成27—28题。 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货物④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 B.铁路 C.河运 D.海运
|
14. 难度:简单 | |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的世界贸易博览会将于2010年上海举办。读右图回答29~30题。 1.四地中,最有利于形成商业中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宝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宝钢靠近煤、铁产地 B.宝钢靠黄浦江运进铁矿石 C.宝钢临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港口 D.宝钢由于资源枯竭,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
15. 难度:简单 | |
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很高,人口死亡率均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
|
16. 难度:简单 | |
劳动力需求的地区差异是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
|
17. 难度:简单 |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18. 难度:简单 | |
一个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后,城乡差别将逐渐缩小。
|
19. 难度:简单 | |
我国的大城市都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
20. 难度:简单 | |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城市土地的用途取决于各种活动产生社会效益的高低。
|
21. 难度:简单 | |
东北大米质量较好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种植稻米的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
22. 难度:简单 | |
很多新兴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增长速度较快。
|
23. 难度:简单 | |
普及小汽车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
|
24. 难度:简单 | |
交通线的发展往往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
25.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华商报》王志安的一篇文章《气候贫困人口的中国挑战》中谈到:“我国的贫困带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东部地区的孤岛贫困带,包括东北边境,山东、河南一带的革命老区;第二个是黑河一腾冲线贫困带,这条中间线的两侧,多数都是高原和高山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所在的区域;第三个就是西部沙漠和高原酷寒地区。” 材料二 黑河(黑龙江)一腾冲(云南)线(如下左图所示)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和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材料三 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与面积比重图(下左图) (1)分析黑河—腾冲线贫困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2)上右图的甲、乙两图,表示面积比例的是 图,表示人口比例的是 图;上右图中字母表示东南部人口比例的是 ,表示西北部面积所占比重的是 。 (3)上图所反映出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
|
26. 难度:简单 | |||||||||||||
读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甲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c和d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比较:甲和乙所示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差异。
(3)a区域对应的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 (填字母)气候类型。 (4)a和b区域气候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________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
|
27. 难度:简单 | |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并出现了众多专业镇。专业镇从事纺织、服装生产的企业可达数千家,从业人员可达数万人。(9分) (1)根据“某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示意图”,简述该镇服装产业的特点。 (2)读“服装产业全球价值链”图,说明目前我国多数出口服装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在整个服装产业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及今后的发展策略。
|
28. 难度:简单 | |
图A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B是“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⑴该地区以 地形为主。 ⑵该地区城市空间分布特点是 。 ⑶甲是传统工业城市,其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该市发展此工业的主要优势区位是 、 、 。 ⑷近20年来,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 。 ⑸乙城市计划在P点建一港口,请简要评价该地建港的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