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三幅图按演变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乙、甲 D. 乙、丙、甲 2.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水热条件的变化 B. 地壳运动 C. 植被类型的变化 D. 岩浆活动 3.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D.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
2. 难度:中等 | |
下面图甲到图丁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甲时期到图丁时期的变化过程。(图甲时期到图丁时期的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 图甲 B. 图乙 C. 图丙 D. 图丁 2.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A.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 地理要素的孤立性
|
3. 难度:中等 | |
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 A. 地形 B. 水分 C. 热量 D. 土壤 2.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 A. B. C. D.
|
4.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已知①②③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3个城市,④⑤⑥是比①②③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受地形影响,城市形态最有可能呈条带状分布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⑤ 2.如果该地区修建铁路,从经济效益考虑,最先连接哪两个城镇较为合理 A. ①—⑤ B. ②—④ C. ①—③ D. 都一样
|
5. 难度:中等 | |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 地形与土壤 B. 地形与水源 C. 水源与土壤 D. 气候与植被 2.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A. 河谷地带 B. 塔克拉玛干沙漠 C. 山麓冲积扇 D. 吐鲁番盆地
|
6. 难度:中等 | |
浙江宁波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四明山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原因是 A. 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 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 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 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2.唐朝时宁波的行政中心从四明山麓的小溪(今鄞州鄞江镇)搬迁到了现在的三江口,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①河道运输 ②废水排放 ③水产加工 ④地形地势 ⑤水源丰富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
7.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某清洁能源电站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 A. 风能 B. 潮汐能 C. 太阳能 D. 地热能 2.目前,该清洁能源发电量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A. 分布位置较偏僻,离大城市较远 B. 发电量不稳定,有季节变化 C. 资源蕴藏量小,难以大规模利用 D. 能源较分散,难以集中利用
|
8. 难度:简单 | |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我国人口增加7390万人,比1990—2000年减少了约5600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 A. “高—高—低”模式 B. “高—低—高”模式 C. “低—低—低”模式 D. “低—高—低”模式 2.图中反映出,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包括 ①人口增长势头过快 ②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③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④人口性别比失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9. 难度:中等 | |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右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市可能是 A. 西宁 B. 延安 C. 上海 D. 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10. 难度:中等 | |
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 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 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 D. 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 2.近几年,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 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异 C.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 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
11.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 A. 甲 B. 丁 C. 戊 D. 己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乙和丙 B. 甲地的主导工业部门可能是棉纺工业 C. 图中己城市的规模最大 D. 充分发挥丁地旅游资源优势,把丁地发展为区域中心
|
12.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 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 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 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2.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 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 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 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 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13.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自然地理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①属于________圈,②属于________圈,③属于________圈,④属于________圈,⑤属于________圈。 (2)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____的一面“镜子”。例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也是造成____________地区洪涝、风沙等灾害的重要原因。 (3)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改变地表____________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活动既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又可以引起土壤退化,如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任举三例)。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本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表格中________。 A.极冰融化 B.毁林C.沿海低地被淹 D.燃烧矿物燃料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____________。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_____________。
|
15. 难度:中等 | |
有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 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人口合理容量小 C. 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人口合理容量大 D.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
|
16. 难度:中等 | |
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下列各题。 1.依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A. 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 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 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 两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2.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 A. 1825年前后 B. 1875年前后 C. 1925年前后 D. 1950年前后
|
17. 难度:中等 | |
读“长三角”都市圈图和“长三角”某市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 二级 B. 三级 C. 四级 D. 五级 2.有关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州市的服务范围较南京市大 B. 宁海县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台州市多 C. 杭州市与台州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D. 泰州市和镇江市城市服务功能基本相同
|
18. 难度:中等 | |
读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1)计算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 (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B国是___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德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 (4)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将肯尼亚的名称填入上图相应括号中________。 (5)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________率下降,其次是________率下降,最后导致________率的下降。 (6)“三低”模式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转变前有所上升,其一般原因是______。
|
19. 难度:中等 | |
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