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A. 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B.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

C. 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

D. 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2.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 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 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

D.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 作物的产量均大辐下降    B. 旱涝灾害增多

C. 某些物种灭绝    D. 土壤肥力下降

3.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①产业转移                        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     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域》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碳氢化合物    D. 悬浮颗粒

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A. 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 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 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 冷锋过境    B. 暖锋过境    C. 气旋过境    D. 反气旋过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 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 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 海水的堆积作用    D. 河流的堆积作用

2.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 火山地震    B. 大气污染    C. 水体污染    D. 海平面上升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A.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B. 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异常

C. 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    D. 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回答回答下列问题。

1.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有  

A. 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

B. 受温室效应影响

C. 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小

D. 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2.下列有关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合理的是   

A. 控制人口,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治理工厂废气

B. 注意对同一季节不同排放标准的控制

C. 禁止使用私家车

D. 大力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A.     B.     C.     D.

2.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

A. 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B. 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C. 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D. 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3.综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A.     B.     C.     D. 煤变油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

A.1%     B.20%     C.19%     D.21%

2.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3.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读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表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B. 图乙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C. 图甲模式有利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 图乙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2.下列哪组生产方式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

A. 广西贵港建立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示范园    B. 杭州研制成功节水生态型“泡沫公厕”

C. 不可降解包装材料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    D. 海尔集团研制成功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

A. 制定法规    B. 环境管理    C. 公众参与    D. 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环境管理中具有双重身份的是:

A. 企业    B. 个人    C. 政府    D. 非政府环保组织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表达的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题是:

A. 大力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    B. 颁布保护环境的法律,建立环保机构

C. 加强全球合作,共同保护环境    D. 进行国土规划,搞好国土整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 (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时尚,推广“分类垃圾箱”的好处有:    

    ①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 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③减少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 ④减轻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 ⑤美化城市街道环境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能否立项实施论证制度要求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是我国环境管理政策贯彻措施中的哪一项?

A.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B.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 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D.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加入WTO后,短期内国际环保标准可能不利于我国:

A. 出口更多的产品    B. 建立和完善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

C. 提高技术水平    D. 提高环保意识为了生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为使<中国21世纪议程>的内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最具广泛意义的是:

A. 保护社会经济稳定高速发展    B. 政府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C. 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D. 提倡广泛地公众参与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环境保护   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读“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回答问题。

(1)图中A地区与B地区比人均耕地数量较少原因。

(2)分析C地区粮食生产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