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中共十八大报告论述了“生态文明”,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A. 经济可持续发展 B. 社会可持续发展 C. 生态可持续发展 D. 文化可持续发展 2.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 A. 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B. 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C. 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D. 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
2. 难度:中等 | |
读“石化产业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产业最适宜布局在( ) A. 环渤海经济区 B. 珠三角地区 C. 湖北武汉经济区 D. (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 2.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突出优势是( ) A.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质量 B. 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C. 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D. 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
3. 难度:中等 | |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图示意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 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应该选择的道路是 A.k2 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 曲线 2.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
4. 难度:中等 | |
读“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各省区分布面积比重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该植被类型是( ) A. 针叶林 B. 草原 C. 常绿阔叶林 D. 常绿硬叶林 2.该类植被分布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 水体富营养化 B. 酸雨 C. 土地荒漠化 D. 赤潮
|
5.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据此回答小题。 1.关于Ⅰ-Ⅳ所表示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B. 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C. 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D. Ⅳ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2.如果X表示经济发展速度,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那么,目前我国处在哪种发展模式(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
6. 难度:中等 | |
“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 A. 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 B. 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 C. 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 D. 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 2.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A. 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 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C.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 增加地球资源产出
|
7. 难度:简单 | |
经济发展强调“绿色GDP”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植被覆盖率。( )
|
8. 难度:中等 | |
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
9. 难度:简单 | |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
|
10. 难度:简单 | |
相对于其他时期,工业社会阶段,人地矛盾加剧,人地关系更不协调。( )
|
11. 难度:简单 | |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加强国际协作。
|
12. 难度:困难 | |
2015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中国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①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②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2)可持续发展三大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__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__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3)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不仅重视______的增长,更追求_____的改善和_____提高。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材料二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1)据材料二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2)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3)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