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每年的5月30日前后,日落时的金色阳光洒满美国纽约曼哈顿(40°N,74°W)的所有某走向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即“曼哈顿悬日”现象。下图表示此时阳光与街道的位置关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

1.530日,曼哈顿的人们欣赏“悬日”景观时,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A. 巴黎夜幕深沉    B. 伦敦烈日当空

C. 在北京的人们正在欣赏日出    D. 圣地亚哥(西五区)夕阳西下

2.曼哈顿出现“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是

A. 东西走向    B. 南北走向    C. 西北—东南走向    D. 东北—西南走向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面关于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与实际相符的是

A.     B.

C.     D.

2.关于该板块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处海水最深    B. 乙处岩石形成年代最晚

C. 丙处岩石圈厚度为全球最大    D. 丁处地震多,火山活动少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  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哪种河流地貌

A. 三角洲

B. 冲积平原

C. “V”字形河谷

D. 冲积扇

2.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云量是指视野所及的天空被云所遮蔽的比例,为气象观测的常见数据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

A. 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    B. 乙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丁地

C. 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乙地    D. 丁地云量的空间水平变化率小于丙地

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突出的最直接因素是

A. 纬度    B. 海拔    C. 植被    D. 季风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读“某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读“某气压场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a处气流状况如上图所示时,图中b处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下列对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高空:甲处气压高于乙处    B. 高空:乙处气温高于甲处

C. 地面:甲处多阴雨天气    D. 地面:乙处气温日较差小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表是浙江舟山某地某年8月某日气象观察资料表,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由表中资料可知,影响当地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

A.     B.     C.     D.

2.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该地18时前后的天气状况是

A. 阴雨连绵    B. 狂风暴雨    C. 高温晴朗    D. 低温少雨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中的左图是某沿海地区两地气温随时间变化曲线示意图,右图是某区域海陆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应①②情况的下垫面分别是

A. 湖泊和沙地    B. 山地和平原    C. 裸地和林地    D. 乡村和城市

2.若①②曲线分别表示甲、乙两地气温年变化情况,则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 南美洲    B. 欧洲    C. 非洲    D. 大洋洲

3.依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流经乙地沿岸的洋流应是

A. 秘鲁寒流    B. 千岛寒流

C. 本格拉寒流    D. 西澳大利亚寒流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如图中等压线为一闭合等压线的部分,则图示地区

A. 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B. 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

C. 可能有台风

D. 应该是亚洲高压中心

2.若此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则关于图中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A. 此时正处于汛期    B. 冰期可能长达半年

C. 径流季节变化大    D. 为两岸的甜菜种植提供灌溉水源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东北某黑土丘陵区南北坡坡度相同,其坡度小于东西坡,各坡向降水差异很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个年份该区域各坡向侵蚀沟密度

A. 西南坡大于东南坡    B. 西北坡大于东北坡

C. 南北坡大于东西坡    D. 东南坡大于西北坡

2.侵蚀沟密度表现为南坡大于北坡的自然原因是

A. 南坡为阳坡,积雪融化快,流水作用强

B. 北坡为阴坡,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

C. 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侵蚀力大

D. 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风力侵蚀力大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读表中数据,回答下面小题。

1.代表银川的序号是

A.     B.     C.     D.

2.城市①冬春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受

A. 副高控制    B. 蒙古高压控制    C. 热带气旋影响    D. 西风气流影响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图中, AB、CD为纬线的一部分,BC、DE为经线的一部分ACE为晨线读图完成下题。

若A、B的时差与C、D的时差之比为3:1时,则D点的日出时间比B

A. 早3小时    B. 晚9小时

C. 早9小时    D. 晚12小时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下图图a是台湾-福建-湖南-四川-青海一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图,右图b是图a中乙地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a中的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的较低值,反映出此处

A. 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B. 是阶梯分界处,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

C. 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 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2.乙区域要对E、F、G、H四个区进行绿化,选择了4种植物进行种植,测得4种植物的根深见下表,假设根部不能达到地下水位,植物就会因为缺水而死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植物在E区可以良好生长    B. ②植物在各个区都能种植

C. ③植物在F区不能成活    D. ④植物在H区会因为缺水而死亡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岩层形成与地壳运动及发生顺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断层发生在褶皱形成之前

B. 断层发生在岩浆岩形成之后

C. 在沉积岩3形成后该区域有过大规模的地壳抬升运动

D. 沉积岩4形成于岩浆活动与断裂作用之后

2.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仅从地转偏向力角度考虑甲处岛屿更容易与西岸相连

B. 如图示区域突降暴雨则乙处最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C. 如图示地区位于湿润地区则丙处以上河段以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为主

D. 如沉积岩2中含有石油则丁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图11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2.风化壳厚度

A. 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 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 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 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大洋洲最高点,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近期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

材料二  新几内亚岛简图

材料三  甲城市气温资料

(1)简述新几内亚岛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2)根据材料二、三, 甲城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原因。

(3)乙河为该岛最大的河流,判断其入海口附近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沿海多沼泽的原因。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1年夏季,在一场场暴雨的洗礼下,武汉,杭州、北京相继变成了“水城”。由此在中国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城市“雨涝”问题,突然变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

 

(2)根据上图,判断降水30分钟后草地的降水损失量大约是混泥土方砖地的多少倍?根据图,试分析说明城市易出现雨涝的原因。

 

(3)为了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水资源问题,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城市雨洪利用”新型的排放系统。试分析说明该系统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