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于我国地理位置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位于黑龙江省辖区内 B. 我国地处东半球和北半球,有热带、亚热带和北温带 C. 我国海陆兼备的位置,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往,且降水丰富利于农业生产 D.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印度洋北岸
|
2. 难度:简单 | |
结合所学,判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东南部面积占全国 43%,人口却占 94%,所以人口密度约为西北部的 20 倍多 B. 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其他 11 个为自治区和直辖市 C. 车牌号(鄂 A 12345)是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的机动车 D. 由北至南,我国海域依次为渤海、北海、东海、南海
|
3. 难度:简单 | |
阅读“中国近 2000 年人口变化表”,完成 下列各题。 1.结合右图判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我国 历史 上各 朝代中, 明朝(1368 年-1644 年)及以前的人口 总数从未超过 2 亿;②清朝人口呈 现快速增长态势;③1600 年以后,我国人口逐年递增;④1949 年—2000 年是我国各时间段中,人 口增速最快的阶段;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据图判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949 年以后,中国新增人口数是 1949 年人口总数的两倍 B. 我国人口大致以漠河——腾冲一线为界呈明显地区分异 C. 我国人口于 1949 年以后的显著变化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下降的结果 D. 导致 1949 年以后人口的变化,与国家成立初期没能及时控制人口有关
|
4. 难度:简单 | |
左图 、图右 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 下列各 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 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550~1700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B. 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 在各坡度段中,坡度 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D. 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250~1400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 塔里木盆地 B. 三江平原 C. 江南丘陵 D. 黄土高原
|
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沿 106.5°E 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A. 山顶 2900 米处 B. 南坡海拔 2500 米处 C. 南坡海拔 2200 米处 D. 北坡海拔 2200 米处 2.图中③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A. 15℃ B. 25℃ C. 35℃ D. 45℃ 3.图中④地所属自然带类型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热带季雨林
|
6. 难度:简单 | |
山东黄河入海口一带盛产海盐,使滨州 成为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 山东及周边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河入海口一带盛产海盐的原因是 A. 河流带来大量的盐类物质 B. 广阔的海滩和多晴天的气候 C. 黄河人海口处海水盐度高 D. 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 2.关于滨州和临沂两市气温差异,最明确的是 A. 1 月滨州气温高于临沂 B. 1 月滨州气温低于临沂 C. 7 月滨州气温高于临沂 D. 7 月滨州气温低于临沂
|
7.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降水的总体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图中 200mm 等降水线向北凸出的原因。 (3)该山脉东侧阴影部分地形区农业比较发达的主要自然原因。
|
8. 难度:简单 |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7 世纪上半叶,唐朝的强盛重新让“丝绸之路”焕发活力,统一雪域高原的吐蕃则打通了“食盐之路”。 西藏阿里因为地处南亚、中亚和青藏高原之间,成为“食盐之路”上的枢纽。阿里地区有许多盐湖,湖岸自 然结晶了厚厚的食盐。当地牧民在春夏之交从盐湖边取盐,用牛羊长途跋涉,驮运到外地换回需要的商品。 下图为“食盐之路”的一支(前往云南),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牧民选择春夏之交到盐湖取盐的原因。 (2)分析当时运盐使用牛羊驮运,而不用驮车运的原因。 (3)推测藏北牧民用食盐换回的农产品种类。
|
9.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 “东水西沙”之说。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描述西辽河流域地势特征,并给出判断理由。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