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图为“一年中盐城市昼夜长短及变化状况示意图”,甲~丁、a~d代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各点中,北半球白昼最长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我国传统上所说的春季是立春到立夏之间,在图中是( ) A. a~b之间 B. 乙~丙之间 C. b~c之间 D. 丙~丁之间
|
2.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2013年7月13日武汉市部分地区气温分布示意图。7月上中旬,武汉一直维持这种高温晴热天气,且几乎无风。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武汉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A. 从城区向四周降低;城市地区地面状况与乡村地区的差异 B. 从城区向四周降低;城市地区获得太阳辐射与乡村的差异 C. 从城区向四周升高;工业区主要集中分布城市周边地区 D. 从城区向四周升高;城市中心地区常住人口低于周边地区 2.这段时间武汉高温晴热天气形成的原因以及M地受温差影响可能产生的风向是 A. 受准静止锋影响;M地多偏北风 B. 受气旋影响;M地多偏南风 C. 受反气旋影响;M地多偏南风 D. 受暖锋锋后暖空气影响;M地多偏北风 3.图中N是武汉市区最大的湖泊,它对武汉城市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①会增加城市出现内涝可能 ②会调节局部地区气候 ③有利于新鲜空气进入城市 ④阻碍城市空间的北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
3. 难度:简单 | |
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M处岩石类型及N处岩石形成过程分别对应于图6中的 A. a ① B. b ③ C. c ④ D. d ② 2.有关左图中地形及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火山 B. 乙处地质构造适合寻找地下水 C. 丙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D. 丁处地质构造适合修建水库
|
4. 难度:中等 | |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赤道附近,山顶有终年不化的积雪。由于气候变暖,有人预言“赤道雪山”奇观将消失。下图为“乞力马扎罗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自然带更替的规律,图中甲自然带最可能是 A. 热带季雨林带 B. 热带草原带 C. 落叶阔叶林带 D. 常绿硬叶林带 2.某一地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 A. 太阳辐射较弱 B. 到达高空的地面辐射少 C. 高空气压低、空气密度大 D. 大气逆辐射弱 3.一旦山顶冰川积雪消失,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山顶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B. 山坡森林上线下降 C. 山顶冰川侵蚀地貌消失 D. 使全球海平面上升
|
5. 难度:中等 | |
读我国某城市高铁站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高铁客运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 工业 B. 园艺业 C. 物流 D. 商业 2.高铁站的修建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城区范围向东南扩展 B. 人口向城区集聚 C. 城区交通拥堵加剧 D. 公路沿线住宅价格降低
|
6. 难度:中等 | |
读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及预测示意图,完成下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英国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 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 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 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
7. 难度:中等 | |
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从网上购物。物流是网购的主要环节,物流公司需要随时了解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所处位置。下列地理信息技术中可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A. GIS和数字地球 B. RS和数字地球 C. GPS和GIS D. RS和GPS
|
8. 难度:中等 | |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北半球大陆,a、b、c为纬度差是10°的三条纬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b为40°纬线,则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共同的大气环流是 A. 东北信风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盛行西风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2.若b为30°纬线,则图中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自南向北流 B. 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C. 附近形成世界著名大渔场 D. 沿岸可能分布有热带荒漠
|
9.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某区域等值线(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L表示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则 A. 气压:甲>乙 B. 气温:甲<乙 C. 甲地气流上升 D. 乙地气候干旱 2.若L为北半球某大洋表面等温线,且甲、乙两地纬度相同,则 A. 甲处可能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 B. 甲处沿岸地区受离岸风影响干旱少雨 C. 乙处附近海域可能有世界性大渔场 D. 乙处沿岸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
10.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中国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路线示意图,箭头表示航行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航行至③海域时,帆船 A. 顺风顺流 B. 顺风逆流 C. 逆风顺流 D. 逆风逆流 2.有关各海域洋流,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对沿岸降温减湿 B. ②易形成海雾 C. ③处有利于渔场形成 D. ④处为上升补偿流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澳大利亚1月份某日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份盛行风及成因是 A. 西北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 东南风 东南信风 C. 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东北风 大气环流 2.影响④地的植被景观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 B. 赤道低气压带 洋流 C. 地形 洋流 D. 纬度 海陆分布 3.下列图示符合图中低压槽附近的天气系统类型的是 A. B. C. D.
|
12. 难度:困难 | |
下图分别是雪线(终年积雪下限)、高山寒漠土、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和对流层的临界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题。 与林线临界高度对应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13. 难度:中等 | |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和土星。
|
14. 难度:中等 | |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
15. 难度:困难 | |
受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低于发展中国家。
|
16. 难度:中等 | |
气压带和风带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17. 难度:简单 | |
河流一般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
18. 难度:中等 | |
距市中心距离和交通通达度,是影响城市地价的重要因素。
|
19. 难度:简单 | |
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着,导致全球海平面一直在上升。
|
20. 难度:简单 | |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发展也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
21. 难度:简单 | |
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演化一般表现为:协调——不协调——协调。
|
22. 难度:简单 | |
水能、森林资源的开发是长江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
|
23. 难度:简单 |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序号⑥表示 气候,②的成因是 。 (2)右图中甲表示气压带,由其位置可判断北半球正值 季(冬或夏);该季节北印度洋盛行风的成因: 。 (3)左图四幅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C图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该气候类型下的植被: 。 (4)图中丙处往往形成著名渔场,其成因主要是 。
|
24.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娃娃菜属于冷凉型蔬菜,最适宜生长的平均气温为12~22℃,平均气温高于25℃则生长不良,低于5℃则易受冻害。 材料二 兰州市东南部的榆中县,海拔多在l 500~3000m之间,7月平均气温为13~18℃,是我国“高原夏菜”重要基地,每年5 N10月该县有大量优质娃娃菜运往南方地区。 材料三 下图是“甘肃省简图”。 (1)甘肃降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 (2)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甘肃西北部容易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 (2)甘肃生产的娃娃菜,品质优,并能在夏季长时间供应南方地区,其有利的自然条件________;促使甘肃生产的娃娃菜能大量销往南方的社会经济因素为____________。 (3)要促进“高原夏菜”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
25. 难度:简单 | |
下左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俯视图,右图为世界部分地区降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判断,该图反映的是 月(1或7),右图中b地此季节受 (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与左图中 (填数字序号)对应的气压带或风带一致。 (2)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城市c可能是表中的 。 (3)图中M、N两地年降水的共同特点是 ,M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是 ,N地对应的自然带是 。 (4)图中PQ沿线各地自然带更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发改委2014年12月1日发布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由此,覆盖人口超过5000万的“珠江—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珠江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其上游又称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丰富。 材料二:珠江流域示意图。 (1)红水河流域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 ▲ 。 (2)《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提出将重点开发红水河的水能资源,在开发中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 ▲ 、 ▲ 。红水河的水能资源输往珠江三角洲是西电东送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分析红水河水能资源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 ▲ 。 (3)洪涝一直是威胁珠江三角洲发展的重要灾害,试分析该地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