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河床沉积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会逐渐变成沉积岩,这类沉积岩往往以砂岩为主,砂岩的抗侵蚀能力与其颗粒有关,颗粒越小,抗侵蚀能力越强。下图为某河床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在经过多年外力侵蚀作用以后的形状。读下图,图中沉积岩最可能形成于该河流的( ) A. 峡谷处 B. 下游 C. 凹岸处 D. 上游
|
2. 难度:简单 | |
黑子和耀斑所对应的太阳大气层分别是( ) A. 光球、日冕 B. 光球、色球 C. 色球、光球 D. 色球、日冕
|
3. 难度:中等 | |
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 A. 划分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B. 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 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 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
4.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两种循环( ) A. 能量来源相同 B. 共同使陆地水得到不断更新 C. 均实现了圈层间的物质交换 D. 对地表形态改造的结果相同
|
5. 难度:简单 | |
读下图 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 A. 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B.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 地球经过了漫长的大气演化过程 D. 太阳和地球的距离适中
|
6.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欧洲部分地区某月15日14:00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左侧气压中心自A处向东北方向移动,读图,完成下题。 若16日14:00气压中心移到B地,则每小时移动的距离大约为( ) A. 10km B. 20km C. 30km D. 40km
|
7.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岛分水岭东侧地区比西侧地区( ) A. 自然带生产量小 B. 河流水量变化小 C.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D. 地形坡度小 2.图中甲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42mm,其主要原因是该城市( ) A. 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 B. 沿岸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C.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 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
9. 难度:困难 | |
读“我国与全球同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我国不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全球相比差异最大的地区在( ) A. 20°N附近 B. 25°N附近 C. 30°N附近 D. 35°N附近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有线电话的突然中断 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 ③亚寒带地区树木年轮的疏密变化平均周期是11年 ④扬尘、沙尘暴天气的出现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
11. 难度:中等 | |
读图“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图中各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为金星、B为水星,二者均属于类地行星 B. D为火星,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C. E、F、G、H为远日行星,质量大、密度大 D. A—H这八颗行星沿着近圆形轨道绕日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 ) A. 稳定的太阳活动 B.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D. 地球公转周期适中 3.下列选项中与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条件无关的是 A. 日地距离适中 B.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 地球的自转方向适宜 D.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
12.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28年,史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上述现象中“黑气”指的是( ) A. 黑子 B. 耀斑 C. 太阳风 D. 日饵 2.上述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3.“黑气”活动的周期为( ) A. 23.5小时 B. 11年 C. 一个回归年 D. 一个恒星年
|
13.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和1月份某日某种天气系统等压线形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是我国( ) A. 最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 B. 温带落叶阔叶林面积最广地区 C. 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D. 河川径流季节变化较大的地区 2.图中等温线的正确判断是( ) A. 甲、丙两地相对高度可能超过5000米 B. 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C. 甲地温度是10℃< T甲<20℃ D. 甲地为山地,乙地为盆地 3.如果图中天气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未来乙地将经历的天气是( ) A. 雨过天晴,气温上升 B. 持续晴天,气温下降 C. 阴雨连绵,形成梅雨天气 D. 由晴转阴,气压升高
|
14.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2011年1月29日我国华北地区气象干旱监测图”,完成下列问小题。 1.关于华北地区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B. 因夏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C. 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干燥 D.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受旱灾影响,我国下列农作物中可能大幅度减产的是( ) A. 小麦 B. 水稻 C. 甘蔗 D. 甜菜
|
15. 难度:中等 | |
北京时间就是( ) ①东八区区时 ②东经116度的地方时 ③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④北京的地方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
16.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②指搬运作用 ③指成岩作用 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17. 难度:简单 | |
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 A. 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 B. 公转方向与其他七大行星不同 C.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 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
18. 难度:简单 | |
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A. 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北半球并移动 C. 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
19. 难度:简单 | |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空气流动的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
20. 难度:中等 |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天气系统,乙图为____锋。 (2)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是______锋造成的,我国北方的沙尘暴是 ____锋造成的。 (3)根据表格回答,表中是某南方地区经历的 ___天气。 (4)根据表格回答,表中锋面过境时的日期是______。(填字母) A.1月1日以前 B.1月3日 C.1月5日 D.1月5日以后
|
21. 难度:困难 | |
读甲、乙两幅等压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处气压值可能为________,B处风向为________。 (2)图中C处表示锋线,可能形成________锋面,未来几天D处天气变化是__________。 (3)若两图表示不同季节,最可能表示冬季的是________图,依据是________。 (4)若两图表示连续一周的气压变化,图中E处天气变化是___依据是______。
|
22. 难度:困难 | |
读“非洲区域概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名称:图中①为 海,其成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原因是 。 (2)②为 盆地,图中该区域的河流水量丰富的原因: , , 。 (3)根据盛行风向判断,A地区处于 季,受 (气压带、风带)控制。此时B、C两地处于多雨季节的是 ,原因是 。 (4)20世纪70年代,在D河兴建了一座著名的大坝,并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水库。大坝建成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选择填空)。 A.得到发电、灌溉、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 B.有效防止河流下游的洪水泛滥 C.人海泥沙增多,河口三角洲不断扩大 D.尼罗河两岸土壤盐渍化加重
|
23. 难度:中等 | |
读太阳系模式图(局部),分析回答: (1)图中小行星带位于 星与 星轨道之间。 (2)图中A曲线是 的运行轨道。 (3)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内部条件有那些 。
|
24. 难度:中等 | |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左图中A、B、C、D表示二分二至日的地球位置,C位置的日期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2)B位置的节气是 ,该日北京昼夜长短的关系是 。 (3)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上右图中太阳直射点位于 (填数字)。该日昼长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 。 (4)上左图中D→B时段,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5)左图中A→B时段,东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是 ,昼长变化特点是 。 (6)形成右图中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的存在。
|
25. 难度:简单 | |
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F________,I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图中I的作用是________。 (3)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主要原因是什么? (4)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