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京津冀城市一体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应成为( ) A. 知识型区域 B. 加工型区域 C. 资源型区域 D. 贸易型区域 2.同京津相比,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 人才密集 B. 交通便利 C. 地价便宜 D. 市场广大
|
2. 难度:中等 | |
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区枸杞质地优良的自然原因有 ( )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 (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3.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下图为陕西省某区域略图。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材料二 “秋淋”(连续4天出现降雨,且降雨量达到20毫米及以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对秋雨的习惯叫法,当地秋雨期一般自8月中旬后开始,最晚可持续到10月上旬。陕西秋雨具有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暴雨多,灾情严重等特点。 材料三 下图为陕西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1)简述“旱腰带”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简析“秋淋”的成因,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简析图2所示的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
4. 难度:困难 |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 材料二 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 (1)分别说明上图所示地区近30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 (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示意图。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祁连山脉以北,北山以南。玉米喜光,苗期需水量少,较为耐旱;拔节后水分需求量急剧增加,特别是7~9月份,对水分要求极高;到成熟期需水量又偏少。近年来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中70%的种子来自河西走廊的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玉米种子,并进行筛选储存。 (1)简述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分析河西走廊发展玉米制种的气候优势。 (3)分析水源条件对河西走廊玉米生长的影响。 (4)你认为河西走廊是否可以建成世界级玉米制种基地?请说明理由。
|
6. 难度:中等 | |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4%,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两栖”群体产生的原因是( ) A. 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B. 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C. 产业转移的影响 D. 交通条件的改善 2.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B.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C. 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 D. 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
7. 难度:简单 | |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读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注:(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上述图文材料表明( ) A. 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快速融入了城市社会 B. 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享受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 C.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D. 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减轻,有利于社会稳定 2.下列措施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不相符合的是( ) A. 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B. 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 C. 大幅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 D. 各城市大力发展地铁,有效保护城市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