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500 m,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 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 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 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A. 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 土壤肥沃,多冻土,土层深厚

C.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D. 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二、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读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植物生长量四要素随纬度分布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代号与各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A. ①—蒸发量    B. ②—降水量    C. ③—植物生长量    D. ④—气温

2.影响②曲线在纬度20°附近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植被    D. 土壤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中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为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a处植被的作用与形成b处堆积物的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 增加湿度和径流;重力作用    B. 阻止冰川和固沙;冰川作用

C. 拦截径流和泥沙;流水作用    D. 减小风速和沙尘;风化作用

2.结合材料和图片,推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 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地区    C. 荒漠地区    D. 沿海地区

 

四、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体,利用生态学原理,降解水中COD、氮、磷舍量的人工生态景观岛。下图为某地生态浮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生态浮岛结构中微生物土层的主要作用是

A. 促进成土过程    B. 增强植物的吸水效果

C. 增强浮岛的稳定性能    D. 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

2.生态浮岛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 创造生物栖息环境    B. 利于城市内涝泄洪

C. 调节城市区域气候    D. 净化水质,美化环境

3.我国最适宜发展生态浮岛的季节是

A. 冬春季节    B. 春夏季节    C. 夏秋季节    D. 秋冬季节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 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 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 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 蒸发    B. 下渗    C. 蒸腾    D. 地下径流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乙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A. 副热带高压    B. 信风    C. 西风    D. 季风

2.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3.图示沙尘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 墨西哥湾沿岸诸国年降水量减少

B. 亚马孙河含沙量剧增

C. 美国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

D. 巴西高原干旱程度加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右图为左图中丙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7-18题

1.乙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2.左图中甲、丙两地相同的是

A. 气候类型    B. 大气环流

C. 自然带    D. 盛行风

 

六、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如下图)。该民居的营造技艺,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

A. 海南岛    B. 辽东丘陵

C. 青藏高原    D. 黄土高原

2.该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

A. 炎热潮湿    B. 高寒缺氧    C. 地表崎岖    D. 多滑坡泥石流

3.船形屋采用下空结构可

A. 防寒、防冻土    B. 防雨、防水淹    C. 防风、滑坡    D. 防潮、防蛇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破坏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八、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2010~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D. 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材料一 2015年12月14日,中亚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运营六周年了。六年来中国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进口天然气1350亿立方米,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建设起我国第一条陆上能源进口大动脉。迄今为止,我国从境外进口天然气的管道仅有两条,其中一条是起自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右岸,横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直到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的中亚天然气管道。 

(1)根据图简述中亚地区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2)分析图中两条河流附近的图兰平原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少的原因。

材料二  里海是鲟鱼主要分布区之一。在伏尔加河,鲟鱼产卵洄游始于3月末或4月初,此时水温1-4℃,6-7月时产卵群体达到高峰,鲟鱼洄游距离从入海口溯河可达数千公里。大多数鲟鱼产卵后和鱼苗一道返回里海。当地人多选择在入海口附近捕捞鲟鱼(如下图)。用鲟鱼所产鱼卵制作的鱼子酱营养丰富、品质极佳、价格昂贵。

材料三   阿姆河和锡尔河是注入咸海的重要河流。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大力修建水利工程,截水灌溉,加上沿途蒸发、渗漏,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持续减少,影响咸海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3)推测近二十年来里海鲟鱼资源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4)分析阿姆河和锡尔河径流量减少对咸海湖岸地理环境的影响。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本区域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2)为了综合开发本区域,拟在图中A处建大型水电站,试说明理由。

 

十、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形成泥炭。下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