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示意图,随着城市化迅猛发展,下列措施不符合该地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扩大水田面积,保障粮食供应

B.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旅游业

C. 发展水力发电,增加能源供应

D. 对农幅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图为我国沿某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F地形区山河相间,水力资源丰富②A地为高原,喀斯特地形分布广泛③E山脉北侧河流属于黄河水系,南侧河流属于长江水系④D山脉处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

①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 ②年平均气温O℃等温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界线 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13年10月30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出现严重低枯水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流域内年降水量异常偏少

B. 入湖河流中上游过度取水

C.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D. 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减少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图中左侧等高线的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试判断下题。

1.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的值是(   )

A. 199<h<200    B. 289<h<290

C. 299<h<300    D. 300<h<301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三条支流中有一条画错了

B. 图中G处海拔为100m ,H处海拔为400m

C. a、b、G、H的海拔由大到小排序是:H> b > a > G

D. 该地区若是北半球,图中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图中箭头表示某区域地表径流的方向,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S点在T点西南方向    B. 在P点可以看到T点

C. T处是集水(汇水)线    D. 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

2.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阴影)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的图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表层岩石(    )

A. 岩石致密坚硬    B. 有气孔和填充物

C. 可能蕴藏煤炭    D. 大理石资源丰富

2.图中槽谷主要是由(    )

A. 风力侵蚀形成    B. 内力挤压褶皱弯曲而成

C. 断裂抬升形成    D. 内力作用与流水共同作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读“下面的地形剖面示意图”,①内蒙古高原、②江汉平原、③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东南丘陵。完成下列各题。

1.沿包头至广州,在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正确的是 (  )。

A. ①——层层稻田    B. 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C. ③——塬、墚、峁    D. ④——橘园、竹海

2.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黑土流失明显    B. ②地因修建多个水电站导致河流断流

C. ③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D. ④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

A. 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 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 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 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 ①为迎风坡,降水丰富    B. ②地土层深厚,适合种植

C. ③矿区地势低洼    D. 城市均沿河分布

2.乙河形成河口三角洲,而甲河没有,其原因是乙河流域(    )

A. 开山采矿,河流污染严重    B. 林地分布少,水土保持作用弱

C. 城镇人口多,用水量大    D. 近海岸地势平坦,利于泥沙沉积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读2014年1月13日我国西北某地等高线和等压线分布图,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为120km/天,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小,季节变化大    B. 地形以丘陵、高原为主

C. 图中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D. 图中山峰和城市的相对高差为900~1000米

2.此时图中城市的风向及24小时后城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

A. 偏北风  雨雪、降温    B. 偏南风  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C. 偏南风  雨雪、降温    D. 偏北风  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读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的基本特征是(    )

A. 河流的流向是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B. 若该河注入长江,则在长江以南

C. 若位于我国东部,则河流有春汛    D. 图中河段长度约70KM

2.图中甲和乙的数值可能是(    )

A. 400  580    B. 800  750    C. 400  660    D. 800  550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下左图示意M地的地理位置,右图是12月22日在M地海边拍摄的风光照片。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时刻太阳所处方位是(    )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南    D. 西北

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是(    )

A. 12月21日18时10分    B. 12月22日7时20分

C. 12月22日16时40分    D. 12月23日5时50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图中左侧等高线的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试判断下题。

1.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的值是(   )

A. 199<h<200    B. 289<h<290

C. 299<h<300    D. 300<h<301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三条支流中有一条画错了

B. 图中G处海拔为100m ,H处海拔为400m

C. a、b、G、H的海拔由大到小排序是:H> b > a > G

D. 该地区若是北半球,图中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最易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  )

A.     B.     C.     D.

2.图中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

A. 从乙到丙    B. 从丁到乙    C. 从戊到甲    D. 从丁到戊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线段C表示____(山脊或山谷),若在甲点气温为15°C,则B点气温约为_____。水库大坝建在图中___(D,E,P)处最合理。公路选线的有利地形条件是_______和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

(2)试从气候和河流水文特征两方面分析该区域建水库的原因。

(3)某同学通过对该地区考察发现B地植被长势比A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自然原因。

 

二、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A、C分别为世界陆地海拔最低点和最高点,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成因。

(2)B、D两地纬度相当,但气候差异明显,请分别说出两地气候类型、特征及其成因。

(3)据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   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图中甲、乙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 简述降水较多的原因:   

(3)简述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18千米,正式开通。格拉段地质复杂,沿途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千米,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其中约600千米位于多年冻土地段,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无人区”,青藏铁路成为全球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

(1)青藏高原修建时遇到的三大难题是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与高寒缺氧,造成三大问题的主导原因是( )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地势高,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C.太阳辐射强度大  D.是亚洲许多大河的源头

(2)青藏铁路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    

(3)青藏铁路建成后,从西藏运出的货物,下列不可能的是( )。

A.哈密瓜       B.青稞酒       C.牦牛制革        D.藏药

(4)青藏铁路某些路段,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方式,主要原因    

(5)小明听当地人说,山上的积雪每年都在减少,冰川在后退。请你帮小明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