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读下列各地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这四处风景地中,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松赞林寺景观图反映的各种环境要素中,最主要的是( ) A. 岩石 B. 阳光 C. 科学技术 D. 宗教信仰
|
2. 难度:中等 | |
2013年11月16~19日,欧洲最高和最活跃的火山——意大利埃特纳火山持续爆发,岩浆喷涌,高达数千英尺。这已是埃特纳火山2013年的第16次爆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火山爆发会喷出大量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对大气造成极大的污染。这种污染属于( ) A. 资源枯竭 B. 生态破坏 C. 原生环境问题 D. 次生环境问题 2.按产生的原因来说,下列图片与火山造成的大气污染同类的是( ) A. B. C. D.
|
3. 难度:中等 | |
下图中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B. 火山、地震频发 C. 荒漠化日趋严重 D. 臭氧层空洞扩大 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冰川融化 B. 全球变暖 C. 海水膨胀 D. 地面沉降 3.下列人类行动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 ) A.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 加大台风预报警报 C. 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 D. 加强国际协作,开发清洁能源
|
4. 难度:中等 | |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图中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 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 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 C. 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 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加 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 B. 平流层气温降低 C. 酸雨区面积缩小 D.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
5. 难度:简单 | |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示地区原始林地逐渐消失的原因是( ) A. 森林大火或病虫害 B. 过度开垦 C. 环境的自然演变 D. 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2.自1800年以来,图示地区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 A. 自然环境逐步优越 B. 林业产值逐步上升 C. 种植业产值降低 D. 气候异常现象增多
|
6.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人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以下所列项目与图中a、b、c、d箭头表示意义组合正确的是( ) ①铁矿石、水产品 ②煤渣、污水③酸雨和光化学烟雾 ④植树造林、治理污染 A. a—① b—② c—③ d—④ B. a—① b—② c—④ d—③ C. a—② b—① c—③ d—④ D. a—② b—① c—④ d—③ 2.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c箭头代表含义的是( ) A. 东南沿海的台风 B. 黄土高原一些地区常见的甲状腺肿大病 C. 北京城区和近郊区出现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D. 贵阳地区的“天无三日晴”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①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第39个“世界地球日”主题)②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它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椎尔威尔《白鲸》)③打死虎,打死豹。……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材料②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依赖自然 B. 改造自然 C. 征服自然 D. 善待自然 3.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的文明时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8. 难度:简单 | |
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的人类活动能促进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的是( ) A. 森林采伐量高于木材自然生长量 B. 在呼伦贝尔草原扩大耕地面积,建立商品粮基地 C. 黄土高原上退耕还林,走农、林、牧、副综合发展道路 D. 新疆开垦草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2.为了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我国正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其直接目标是( ) ①增加林木产量②调整农业结构③提高生态质量④提高农民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某年全球CO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 材料二: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1)据材料一分析,人均CO2排放量高的为 (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美国人均CO2排放量约为中国的 倍。 (2)据材料二分析,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是 ,1998年平均气温比1956年平均气温约上升了 ℃。 (3)从日常生活出发,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
10.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会出现对应的环境质量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和恶化,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 (1)若a、b表示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两项指标,那么a、b分别代表什么? (2)b曲线拐点的发生一般需要较高的人均收入,在我国人均收入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谐的发展观,以北京市为例说明应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