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 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
|
2. 难度:中等 | |
内蒙古自治区某山有一处花岗岩(侵入岩)石林景观 (下图)。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 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B. 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 C. 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D. 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
3. 难度:中等 | |
喜马拉雅山脉是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 A.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B.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C. 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D.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
4. 难度:简单 | |
以下各图与庐山的形成原因相吻合的是( ) A. B. C. D.
|
5. 难度:简单 | |
关于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B.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入海口地区 C.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口外海滨地区 D. 各部分均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
6. 难度:简单 | |
常见的河流侵蚀地貌有( ) A. 河流阶地、大峡谷 B. 喀斯特地貌、坡地地形 C. 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 角峰、“U”形冰川谷
|
7. 难度:简单 | |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e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①—a,②—b,③—c B. ①—b,②—a,③—c C. ①—c,②—b,③—a D. ①—c,②—a,③—b
|
8. 难度:中等 | |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 ①或④ B. ②或④ C. ①或③ D. ③或④
|
9.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1991年与2017年中印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国际上将20~60岁人口列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991年~2017年,中国比印度人口的 A. 自然增长率低 B. 出生率高 C. 总量小 D. 增长量大 2.2017年,中国比印度 A. 20岁以下的人口比重大 B.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 C. 10岁以下的人口规模大 D. 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小 3.根据目前我国人口特点,我国应当( ) ①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②提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重 ③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④适度推迟劳动力的退休年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0. 难度:中等 | |
读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I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是( ) A. 原始型低增长阶段 B. 传统型加速增长阶段 C. 传统型增长减缓阶段 D. 现代型低速增长阶段 2.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I B. 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II C. 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III D. 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IV
|
11. 难度:中等 | |
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从欧洲迁往非洲 C. 从亚洲迁往拉美 D. 从非洲迁往西亚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 从湖北流往四川 B. 从山东流往河北 C. 从湖南流往广东 D. 从新疆流往内地 3.关于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错误的是( ) A. 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的极限 B. 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60亿左右 D. 由于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
12. 难度:中等 | |
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 800 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为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草、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的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据此回答下题。 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 ) A.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 C.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D. 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
13.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图中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 ⑤ B. ⑥ C. ⑦ D. ⑧
|
14. 难度:中等 | |
也门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在该岛800多种植物中,有超过1/3的物种是其所特有的。岛上的龙血树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的树种之一。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索科特拉岛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 A. 平原面积广大 B. 长期与大陆隔绝 C. 火山活动频繁 D. 人类活动影响小 2.龙血树的奇特形态主要有利于 A. 为根部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B. 抗击强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 C. 进行光合作用 D. 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
|
15. 难度:困难 | |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C. 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D. 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2.如果该山实际存在,自然带①不可能的是 (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亚寒带针叶林带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某活动小组在某山山脚测得的温度为22℃,山顶为16℃,请你说说该山的相对高度为( ) A. 1000米 B. 3666米 C. 2000米 D. 600米
|
16. 难度:中等 | |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是( )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
17. 难度:中等 | |
小明利用暑期登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山脉祁连山,他发现从山下到山上沿途气温气压变化特点是 A. 气温上升,气压上升 B. 气温下降,气压下降 C.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D.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
18. 难度:简单 | |
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和田玉属于( ) A. 侵入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喷出岩
|
19. 难度:简单 | |
读下面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 (2)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乙处是 地貌,丁处是 地貌。 (3)乙处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 (4)丁处地貌形成原因是 。 (5)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丁四处的 处为好,其中 处最不适合建大型工程。具有储油构造的是 处,储水构造的是 处。
|
20.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B、C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 、 。 (2)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依次向南、向北前进,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它的产生主要受 条件不同的影响。 (3) 导致同纬度的A、D地区植被类型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 B.地形 C.太阳辐射 D.洋流 (4)简述图中本格拉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
21. 难度:中等 | |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处于人口增长模式中的“过渡模式”阶段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2)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比较低的阶段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字母),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 (4)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接近“__________模式”即基本实现图中_________阶段向_________阶段(填字母)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工作而取得的。
|
22. 难度:中等 |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填出三大类岩石的名称: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 (2)写出图中箭头所代表的含义A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3)图中三类岩石中,具有层理构造的是__________(限填甲、乙、丙),孔隙多质量轻的“浮石”属于__________(限填甲、乙、丙)。 (4)天然花岗石、大理石等石材已是许多家庭房屋装潢的重要建材,花岗石按其成因分类属于______________,大理石按其成因分类属于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