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世界1月平均气温l0°C22°C范围(适宜避寒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华南地区避寒的范围较小,主要原因是 (    )

A. 纬度低,热量充足,1月温度较高

B. 临近海洋,陆地面积小,年较差小

C. 强大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造成的

D. 由于受到南岭的阻挡,冬季风影响较小

2.下列属于避寒者高输出区的是 (    )

北欧和中欧          加拿大和美国北部        日本南部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长江中下游地区          俄罗斯远东地区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3.关于图中避寒区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中高纬度寒流流经地区可以形成避寒区

B. 地中海沿岸和加勒比海地区适宜避寒

C. 赤道和热带地区的山地地区不适宜冬季避寒

D.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总人口约为73亿。中国和印度分别约占全球人口的19%和18%。预计今后7年内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读2015年中印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2015年中印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的判断,正确的叙述是        (    )

A. 图中按10岁一个年龄段分组

B. M、N两处凹陷分别是人口大量外迁和人口政策影响形成的

C. F人口高峰的形成与E人口高峰有密切关系

D. 中印两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相差超过6000万

2.预计今后7年内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这说明    (    )

A. 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快,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B. 目前印度人口具有高出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C. 印度医疗卫生水平比中国高,人口死亡率比中国低,净增人口多

D. 目前中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每年净增人口少

3.未来7年,印度人口总数将超过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下降②印度劳动力比中国充足,大量劳动密集产业从中国向印度转移③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增长缓慢    ④印度粮食供应不足问题比中国突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下题。

1.班加罗尔是印度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其主要的工业类型和分布组合正确的是(      )

A. 技术指向型工业    B. 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 市场指向型工业    D. 原料指向型工业

2.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

A. 逐渐减少    B. 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C. 逐渐增加    D. 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3.图示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作物是(    )

A. 小麦    B. 棉花    C. 黄麻    D. 水稻

 

二、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

A. 甲城市    B. 乙城市    C. 丙城市    D. 丁城市

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 调整农作物熟制    B. 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 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 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3.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

A. 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 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 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 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地表是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的。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太空使者一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这是因为世界上海陆面积之比约为        (    )

A. 1:1    B. 7:3    C. 3:1    D. 3:2

2.关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最大的大洲分布在最大的大洋的东岸

B. 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不相邻

C. 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是北冰洋

D. 最大的大洲和北美洲之间是最大的大洋

3.下列各大洲中只濒临两大洋的是            (    )

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⑥欧洲    ⑦大洋洲

A. ①②③④    B. ③⑤⑥⑦    C. ②④⑥⑦    D. ②③④⑦

 

四、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读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    )

A. 森林    B. 草原    C. 沼泽    D. 荒漠

2.a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其分布面积最大的是        (    )

A. 亚欧大陆    B. 非洲大陆    C. 澳大利亚大陆    D. 美洲大陆

3.b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为日本1月气温、降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例①②③的数值关系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    D. 不能确定

2.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属温带季风气候     ②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 

③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④年降水量太平洋沿岸多于日本海沿岸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影响甲海域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 太阳辐射、海陆位置    B. 大气环流、洋流

C. 海陆位置、洋流    D. 太阳辐射、洋流

 

六、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水平衡(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地的年降水量可能( )

A. 等于400 mm    B. 等于2 000 mm

C. 大于2 000 mm    D. 4002 000 mm

2.各地蒸发量最小的是( )

A. ①地    B. ②

C. ③地    D. ④

3.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是( )

A. ①地    B. ③

C. ④地    D. ⑤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读下面两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    )

A. 淡水资源    B. 渔业资源    C. 石油、天然气    D. 煤炭、铁矿

2.该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若不慎会导致当地        (    )

A. 水体富营养化    B. 水体放射性污染

C. 外来物种入侵    D. 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3.有关a、b、c、d四条河流所在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四条河流全年皆可通航,航运便利    B. 光照和热量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C. 四条河流都是外流河    D. 都可能存在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图是日本几种农作物和主要工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几种农作物中,在日本分布范围最大和最小的是(  )

A. 水稻和苹果    B. 水稻和亚麻

C. 甘薯和茶    D. 柑橘和亚麻

2.影响日本主要工业地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    B. 技术

C. 交通    D. 劳动力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植被类型。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当地自然条件对施工有哪些影响?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甲、乙两国历史渊源悠久,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简析甲国A地区沙漠广布成因。

(2)①、②两城市分别为甲、乙两国的首都,对比分析其不同的区位条件。

(3)乙国B平原水灾频繁。从地形、气候、水文等多方面分析当地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读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R河、死海以西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海水盐度是指一千克海水中所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影响海水盐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有降水与蒸发、河流补给等。死海水含盐量极高,是普通海洋含盐分的10倍。推测死海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3)R河流域人口众多,有的国家积极发展灌溉农业,不断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八、综合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