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训练题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该图表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和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形区最可能是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青藏高原    D. 华北平原

2.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差异    B. 水分差异    C. 地势高低差异    D. 纬度差异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读“甲、乙、丙三地自然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分异

2.这种地域分异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  )

A. 低纬度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高纬度地区    D. 高山地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A. 甲>丁>丙>乙    B. 丁>甲>丙>乙

C. 乙>丁>甲>丙    D. 丁>乙>丙>甲

2.丙地可能是(  )

A. 天山    B. 秦岭    C. 大兴安岭    D. 阴山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

A. 我国东北地区    B. 美国西部地区

C. 澳大利亚东南部    D. 德干高原南部地区

2.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原因(  )

A. 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和降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B. 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的差异

C. 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和降水都逐渐增多    D. 阴坡阳坡的气温差异

3.关于该山地所在地区气候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C. 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D.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读热量、水分、海拔变化对自然带的影响,回答下列各题。

1.据各自然带在图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o→a热量越来越少  ②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③o→c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④o→d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下列自然带的分布与其成因的组合,错误的是(  )

A. 欧洲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延伸广——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B. 美洲西海岸各自然带沿海岸呈狭长延伸——地形

C. 南半球缺乏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热量变化

D.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带——海拔高度变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峰,海拔5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目前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 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B. 热带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带

C. 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

D. 热带草原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2.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南坡低于北坡,其原因主要是(  )

A. 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    B. 南坡地形坡度较缓,积雪较多

C. 南坡离赤道相对较远,气候干燥    D. 南坡是背阴坡,气温较低

3.关于上右图中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逐渐消失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乞力马扎罗山距离赤道近,气温高

B. 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山顶降雪量锐减

C. 雪冠消失将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

D. 雪冠消失将导致山麓地带水资源增加,森林四季繁茂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A自然带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

A. 受南北走向高大山脉的影响    B. 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

C. 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D. 受本格拉寒流影响

2.关于B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B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

B. 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B自然带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该自然带在全球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D. 该自然带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叶片坚硬,叶面有腊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读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及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     B.

C.     D.

2.该山地北麓的自然带为(  )

A. 常绿阔叶林带    B. 草原带    C. 落叶阔叶林带    D. 荒漠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图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为                                    (  )

A. 自北向南增高    B. 自西向东增高

C. 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 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海拔    B. 降水    C. 热量    D. 坡向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自然带在A地区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

A. 沿岸暖流经过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    B. 副高下沉气流现象显著

C. 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    D. 东南季风影响

2.该自然带在B地区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目前,图示自然带植被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这导致的后果是(  )

A. 自然灾害减少    B. 全球降水增加

C. 雪线高度上升    D.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它在40°N的山地分布的高度是________米。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__,在大陆西侧的典型植被为__________。

(5)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为安第斯山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示安第斯山地段距离最近的地形可能是 (  )

A.巴西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墨西哥平原      D.拉普拉塔平原

(2)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树线(森林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相吻合)、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请分别说出图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树线和雪线的高度,并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

(3)请分析图中安第斯山雪线东坡低、西坡高的原因。

(4)简述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原因。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植被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这类植被分布地区出产优质葡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植被带的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异规律。

(3)图中洋流对②地的自然环境有何影响?

 

三、填空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我国部分区域图。

材料2: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

(1)材料1中A是____山脉,B是____山脉,C是____山脉,D是____山脉。

(2)若材料2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1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①可能属____山脉;②可能属____山脉;③可能属____山脉;④可能属____山脉。(填字母)

(3)①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    ____

A.常绿阔叶林   B.高山草原   C.针阔混交林    D.落叶阔叶林

(4)①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①~④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________

(5)②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②→④→①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7)④→①→③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