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生活中常会碰到的某些化学问题,例如:① “白雪牌”漂粉精可令所有有色物质黯然失“色”,没有最白,只有更白;② 霸王洗发液不含任何化学物质;③ 人喝了啤酒会打嗝,是因为啤酒中的碳酸盐与胃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④ 53度白酒是指该白酒的着火点是53℃;⑤ 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⑥ 太太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有关上述说法,你的看法是(    )

A、全部正确                          B、只有①⑤正确 

C、只有③⑤⑥正确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

B、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相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必相同

D、气体的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是22.4L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Cl、N、S、C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氯气产生的尾气可用澄清石灰水吸收

B、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C、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2H和18O所组成的水11g,其中所含的中子数为4NA

B、已知反应: 2NH3+NO+NO2=2N2+3H2O,每生成2molN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6NA

C、在0.1mol.L-1的碳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大于0.1NA

D、4.6g有机物C2H6O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的C-H键数目一定为0.5 NA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一定体积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同温同压下体积变为原来的0.75倍,原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A、 1∶1∶2     B、4∶3∶5      C、1∶2∶1       D、6∶7∶14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无色溶液:Ca2+、H+、Cl-、HSO-3

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4、I-、NO-3

C、FeCl2溶液:K+、Na+、SO2-4  、AlO-2

D、 =0.1 mol/L的溶液:Na+、K+、SiO2-3  、NO-3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①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②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③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④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⑤室温下浓硫酸与铜片不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原因是铜被钝化。

⑥氯气易液化,液氯可以保存在钢瓶中;

⑦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制容器盛放;

⑧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后,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可能是           (    )

①两种不同的原子;            ②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③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④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  

⑤两种不同分子;              ⑥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⑦两种不同阳离子;            ⑧两种不同阴离子;      

⑨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

A、①③⑤⑥⑦⑧      B、①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⑦     D、全部都是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一定质量的铁铝合金完全溶于过量的热浓硝酸中,反应中共产生13.44LNO(标况下),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生成沉淀的质量不可能为

A、7.8g B、15.6g C、21.4g D、10.7g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 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6ec8aac122bd4f6e B、6ec8aac122bd4f6e

C、6ec8aac122bd4f6e   D、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Fe2+、NO3-、Fe3+、NH4+、H+ 和H2O六种微粒,分别属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l       

B、还原产物为NH4

C、若有l mol NO3参加还原反应,则转移8mol e-

D、若把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Fe 2+ -e-=Fe 3+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配制一定浓度硫酸

B、制备少量氨气

C、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D、制备少量氧气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说明: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A、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2++2ClO-+CO2+H2O =CaCO3↓+2HClO

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Ca2++2ClO-+SO2+H2O= CaSO3↓+2HClO

说明: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C、 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

D、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3Fe3++NO↑+2H2O 说明: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某同学用沉淀法测定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有关叙述如下:

①检验6ec8aac122bd4f6e是否完全沉淀的操作方法是,取上层清液装于试管,向试管滴加沉淀剂溶液

②检验6ec8aac122bd4f6e是否完全沉淀的操作方法是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溶液

③用氯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作沉淀剂,优点是实验结果准确度较高

④用氯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作沉淀剂,优点是碳酸钡能完全沉淀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Al3+、Fe3+、CO32、SO42、NO3中的几种。①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Mg2+、Al3+

B、溶液中n(NH4+)=0.2mol

C、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可能含有SO42和NO3

D、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n(H+)∶n(Al3+)∶n(Mg2+) = 1∶1∶1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直接加热蒸馏法使 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C、 可用冷却热的饱和氯化钾和氯化钠混合溶液的方法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比离子大,所以碘化钾混入淀粉中可用渗析法分离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2分)A、B、C、D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  6ec8aac122bd4f6e 。

(1)若A、D的水溶液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A、D分别为(填写化学式,下同)A:      ,D:       。写出A→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若A的水溶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的稀溶液能使蓝色的湿润石蕊试纸变红。则A为       ,写出A→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3)若A为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D为强碱,画出C的电子式                

(4)若A为短周期元素形成的非金属单质,则A有多种情况,请填写下表,并完成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任填1种情况)

A

B→C化学方程式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8分)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10 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溶液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6ec8aac122bd4f6e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曲线A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3)曲线B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                       mL。

 

三、实验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0分)Na2SO3固体在实验室中长期保存易变质。

(1)实验室中欲检验Na2SO3固体样品是否已经变质,最简单的方法为               

(2)选用以下装置和药品,通过测定生成SO2的质量,可计算m1 gNa2SO3固体样品的纯度。

反应原理:H2SO4(浓)+Na2SO36ec8aac122bd4f6eNa2SO4+SO2↑+H2O

供选用的药品:①浓硫酸    ②浓硝酸    ③碱石灰    ④氮气

供选用的装置如下(同一装置可重复选用),将所选仪器按连接顺序从左至右依次填入下表,并填入仪器中对应所加的试剂(不用填A装置中的药品;根据需要填写,可不填满)。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实验装置(填字母)

D

 

 

C

 

 

 

装置中所盛药品(填序号)

 

 

 

 

 

 

(3)实验结束后,若测得A装置质量减少了m2 g,B装置增重了m3 g,上表中已知的C装置增重了m4 g,则该Na2SO3固体样品的纯度为           

 

四、填空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0分)下图所示反应I、反应II和反应III均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反应。其中A、B为化合物,C是温室气体之一,D和K均可用做干燥剂,H常温下为液态化合物,J是一种具有漂白作用的盐,反应III和E与G反应的原理相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C与J的水溶液反应后生成的含氧酸的电子式是                            

(2)E与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J久置后,即便不接触水、空气,本身也逐渐分解生成K,并放出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工业上测定反应III产品的有效成分J的含量,先将一定量的产品的溶液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稀硫酸中,使之反应生成I2,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计算出结果。

①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时选用的指示剂是     

②生成I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2分)氮及其化合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实验室可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其离子方程式是                     。为防止环境污染,可用碱液吸溶液完全吸收后得到一种钠盐收氮的氧化物。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NaOH,该化学方程式是                             

(2)已知:① CH4(g) + 4 NO2(g) = 4 NO(g) + CO2(g) +2 H2O(g)   △H= -574 kJ·mol-1

② CH4(g) + 4 NO(g) = 2 N2(g) + CO2(g) + 2 H2O(g)    △H= -1160 kJ·mol-1

根据①和②,标准状况下的4.48 L CH4恰好将NO2转化为N2时,△H=                。

(3)同温同压下,3.5 L NH3恰好将3.0 L NO和NO2的混合气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中 NO和NO2的体积比是        

(4)向含有1mol HNO3的稀硝酸中逐渐加入铁粉,所得氧化产物a、b与铁粉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n3 =              p=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