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相同 B.CH≡CH和C6H6含碳量相同 C.乙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 D.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降低
|
2. 难度:中等 | |
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排列的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 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 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一种结构 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
3. 难度:中等 | |
已知鲨烯分子含有30个C原子及6个C=C且不含环状结构,则其分子式为( ) A.C30H50 B.C30H52 C.C30H56 D.C30H60
|
4. 难度:中等 | |
为了证明液溴与苯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有如下图所示装置.则装置A中盛有的物质是( ) A.水 B.NaOH溶液 C.CCl4 D.NaI溶液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与由苯制取硝基苯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D.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
6. 难度:中等 | |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己烯、甲苯、乙醇、四氯化碳4种无色液体,这种试剂是( ) A.溴水 B.盐酸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
7. 难度:中等 | |
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比较排列不正确的是( ) A.沸点:乙烷>戊烷>2﹣甲基丁烷 B.同分异构体种类:戊烷<戊烯 C.密度:苯<水<硝基苯 D.点燃时火焰明亮程度:乙烯>乙烷
|
8. 难度:困难 | |
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可能的结构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6种 B.8种 C.11种 D.15种
|
9. 难度:中等 | |
有6种物质:①甲烷 ②苯 ③聚乙烯 ④乙烯 ⑤丙稀 ⑥己烷,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起加成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 A.③④⑤ B.④⑤⑥ C.④⑤ D.③④⑤⑥
|
10. 难度:困难 | |
如图是用实验室制得的乙烯与溴水作用制取1,2﹣二溴乙烷的部分装置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和装置③中都盛有水,其作用相同 B.装置②和装置④中都盛有NaOH溶液,其吸收的杂质相同 C.产物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1,2﹣二溴乙烷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D.制备乙烯和生成1,2﹣二溴乙烷的反应类型分别是消去反应和加成反应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 A.制备及收集乙烯 B.石油分馏 C.实验室制硝基苯 D.石蜡油的催化裂化
|
12. 难度:中等 | |
在乙醇发生的下列反应里,存在乙醇分子中碳氧键断裂的是( ) A.乙醇在浓硫酸存在的情况下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B.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C.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的消去反应 D.乙醇与O2的催化氧化反应
|
13. 难度:困难 | |
醇C5H11OH被氧化后可生成酮,该醇脱水时仅能得到一种烯烃,则这种醇是( ) A.C(CH3)3CH2OH B.CH(CH3)2CHOHCH3 C.CH3CH2CHOHCH3 D.CH3CH2CHOHCH2CH3
|
14. 难度:困难 | |
烷烃分子可以看作由以下基团组合而成:如某烷烃分子中同时存在这四种基团,则该烷烃最少含有的碳原子数应是( ) A.6 B.7 C.8 D.10
|
15. 难度:中等 | |
由乙烯和乙醇蒸气组成的混和气体中,若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则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A.26.7% B.15.6% C.30% D.无法确定
|
16. 难度:困难 |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以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固体燃料电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b为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O2+4e﹣=4O2﹣ B.固体氧化物的作用是让电子在电池内通过 C.若H2作为燃料气,则接触面上发生的反应为H2+2OH﹣﹣4e﹣=2H++H2O D.若C2H4作为燃料气,则接触面上发生的反应为C2H4+6O2﹣﹣12e﹣=2CO2+2H2O
|
17. 难度:困难 | |
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pH=2和pH=4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得到的图象如下:分析图象,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溶液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 B.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 C.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 D.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Fe﹣2e﹣=Fe2+
|
18. 难度:中等 | |
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C>A>B.已知:A、B同周期相邻,A、C处于同一主族;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5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C两元素可能处于第ⅢA族或第ⅥA族 B.D、B两元素组成的两种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2:1或1:1 C.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C>D>B D.D、C、B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D3CB4
|
19. 难度:中等 | |
可逆反应:2NO22NO+O2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中不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⑤⑥ B.①④⑤⑦ C.①⑤⑥⑦ D.①③⑤⑥⑦
|
20. 难度:困难 | |
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常温下,S2Cl2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2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 B.S2Cl2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S2Br2与S2Cl2结构相似,熔沸点:S2Br2>S2Cl2 D.S2Cl2的电子式为
|
21. 难度:中等 | |
(1)在催化剂作用下,CO2和H2可以制取甲醇.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可制取甲醇,其反应为:CO2+3H2CH3OH+H2O 常温常压下已知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示: 写出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备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 (2)硼氢化钠(NaBH4)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最新研究发现,以NaBH4(硼元素的化合价在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和H2O2为原料,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可以设计成全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假设电池工作前左右两槽溶液的体积各为1L,回答下列问题: 电极b为 (填“正极”或“负极”), 电极a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3)电池工作时,Na+向 极(填“a”或“b”)移动, 当左槽产生0.0125mol BO2﹣离子时,右槽溶液c(OH-)
|
22. 难度:困难 | |
现有A、B两种烃,已知A的分子式为C5Hm,而B的最简式为C5Hn(m、n均为正整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烃A和烃B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烃A和烃B可能互为同系物 b.烃A和烃B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 c.当m=12时,烃A一定为烷烃 d.当n=11时,烃B可能的分子式有2种 (2)若烃A为链烃,且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在一定条件下,1mol A最多可与1mol H2加成,则A的名称是 . (3)若烃B为苯的同系物,取一定量的烃B完全燃烧后,生成物先通过足量的浓硫酸,浓硫酸的质量增加1.26g,再通过足量的碱石灰,碱石灰的质量增加4.4g,则烃B的分子式为 ;若其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则符合此条件的烃B有 种.
|
23. 难度:困难 | |
某化学实验小组拟用以下装置由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乙烯,且进行乙烯的催化氧化实验. (1)在A处虚线框内绘出该实验装置图. (2)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B中盛有NaOH溶液,除了便于观察乙烯和氧气的流速以外,还具有的作用是: ① ;② . (4)若E中收集到的物质为CH3CHO,则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用乙醇、浓硫酸共热制乙烯,所得乙烯产率较低,原因可能是 . A.乙醇部分挥发 B.乙醇部分生成乙醚 C.乙醇被氧化为C、CO、CO2 D.加热速度过快.
|
24. 难度:困难 | |
已知A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其分子中碳元素的百分含量为85.7%,且相对分子量小于30。A、B、C、D、E、F、G、H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B为高分子化合物,C为无色无味气体,实验室中可以通过G与大理石制取。D为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E、G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且E有特殊香味,H有香味。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官能团的名称:A ___________;E 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出下列各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类型:反应① 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