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引自《前汉书》卷六十四上)为什么说主父偃的建议是“计”?因为 A. 它不仅有利于刘姓政权而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B. 它既提高了诸侯国的地位又满足了诸侯子弟 C. 它以宣仁孝之道为由而行削弱诸侯力量之实 D. 它用加强地方权力的办法来巩固中央的控制
|
2. 难度:简单 | |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3. 难度:简单 | |
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先后出现在(明)都穆《听南纪谈》、(清)黄宗羲《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反映了 A. 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B. 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C. 儒家思想革新的进取性不强 D. 社会转型时期更需务实学风的支持
|
4.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下唤醒似的。”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军民抗击英军 C.洋务运动 D.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
5. 难度:简单 | |
中国早期译者翻译《物种起源》,对“evolution”一词的翻译强化了“进步”的含义,认为生物的改变,一定是朝“进步”的方向而去。而达尔文自己却不认为所有的进化都必然朝着“进步的倾向”。近代译者对《物种起源》的翻译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看重 A.基础性 B.科学性 C.实用性 D.思想性
|
6. 难度:简单 | |
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 A. 反对官员的贪腐 B. 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 C. 重视商品生产 D. 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
7.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了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对①到④段时期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第①段: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B.第②段:西班牙的海上优势基本丧失 C.第③段: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D.第④段:英国经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
8. 难度:简单 | |
IMF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即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对此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 世界经济重心已转移到亚洲 B. 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C.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D. 有利于推进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
9.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1936—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变化表(各期各国总计为100)
(说明:1936年的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在日本之内,1947年的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这反映了 A. 战后新经济体系促进世界贸易发展 B. 二战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C. 抗战胜利使中国取得关税自主权 D. 两极格局下经济竞争的强化
|
10. 难度:简单 | |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对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理智本性与道德本性相统一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的权威 D.完全是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
|
11. 难度:简单 | |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 A.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 B.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C.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D.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
|
12. 难度:简单 |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最符合史实的是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①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②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③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④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1)依据所学知识,在标示的①②③④中任选两点,予以说明。(8分)你如何评价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4分)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人们逐渐相信,当前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已非过去所能比拟,将来在各个领域注定会出现没有止境的进步”。(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由于人类是可以改善的,因此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P.T.马修斯等《西方人文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的上述政治理念的影响之下,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变革。 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怎样的政治文化理念?(4分)依据上表,概括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的主要方面?(6分)任选其中一个方面予以说明。(3分)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读图1、图2,回答问题。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说明。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和完备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土司制度其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 材料二 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此明清统治者大多主张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候,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 ——《中国羁縻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回答:羁縻政策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7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改土归流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8分)
|
16. 难度:简单 |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 … … 洛克提出的人所拥有的“自然权利”包括了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洛克还第一个倡导了权力的分配,认为行政与立法应当分开,而且立法机关应当高于行政机关,防止专政。 ——摘自《宪政民主思想之先驱者洛克》 材料二 美国学者阿穆尔甚至认为,美国宪法---不是单指被冠以“宪法”这一名称的文件,而是指可以被称作美国宪法活动的那个整体----中渗透着一种洛克精神。 ——摘自《美国宪政主义的逻辑起点:从柯克到洛克》 (l)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宪政民主思想。( 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是如何体现“洛克精神”的。( 9 分)
|
17. 难度:中等 |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贪婪占领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 1897.12 材料二 西部的斯拉夫民族(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长期处于奥地利的殖民压迫之下,一些知识分子呼吁斯拉夫各民族以斯拉夫人共同的民族起源、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为纽带,建立斯拉夫各民族的联邦国家,联合对付外敌的侵略和殖民压迫。由于斯拉夫各民族居住的分散和力量的弱小,相当多的斯拉夫民族自然地把联合斯拉夫人、摆脱异族统治和建立斯拉夫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政治经济独立并且国际地位处于上升阶段的俄国身上,从而为沙皇政府宣扬和利用泛斯拉夫主义创造了条件……1867年在莫斯科召开了首届斯拉夫人代表大会,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亲自出席大会的开幕式,会议上俄罗斯的学者和政客们大谈“没有俄国,斯拉夫民族不会得救。” “俄语是斯拉夫统一的手段和基础”。 ——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奥结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9分)
|
18.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5月6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张元济等48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8月20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这个学校开设的科目与一般学校大不同,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 ——肖伟俐《大家风苑》 材料二 “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1916年黄炎培《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炎培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分析其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认识。(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