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011年9月20日,《北京晨报》:中国传统思维中,一向有一个祖先、一个政权、一个核心的习惯。五千年文明需有一个源头,从制度方面寻找是( ) A. 井田制影响 B.宗法制、分封制影响 C.八股取士影响 D.禅让制影响
|
2. 难度:中等 | |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
3. 难度:中等 | |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
4. 难度:中等 | |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
5. 难度:中等 | |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
6. 难度:困难 |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7. 难度:中等 |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8. 难度:中等 | |
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标准 D.首创郡县制度
|
9. 难度:中等 | |
史载: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这反映出( ) A.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 B.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C.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 D.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
|
10.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11. 难度:中等 | |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
12. 难度:中等 | |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
13. 难度:中等 | |
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
14. 难度:中等 | |
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汤因比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 A.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 B.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C.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D.儒家学说倡导的伦理道德
|
15. 难度:中等 | |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16. 难度:中等 |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
17. 难度:中等 | |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
18. 难度:中等 | |
根据马克斯·韦伯等人的研究结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
19. 难度:中等 | |
曹操,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他曾多次颁布“唯才是举令”,选拔优秀人才。以下有关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完全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B.汉代的察举制度突出考查人的才能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观念 D.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时最久的选官制
|
20. 难度:中等 |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
|
21. 难度:中等 | |
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2. 难度:中等 | |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
23. 难度:中等 | |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
24.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
25. 难度:中等 | |||||||||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上表反映了(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
26. 难度:中等 | |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
27. 难度:中等 | |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28.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
29. 难度:中等 | |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
30. 难度:中等 | |
“文化牌”、“文明牌”、“遗产牌”成为当前我国发展城市经济的名片,建造历史文化名城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开封要展示原汁原味的皇城风貌,下列现象不适合的是( ) A.街道两边遍布商铺 B.进行“坊”、“市”严格区分的规划 C.在城内四方建立游乐场所 ——“瓦子” D.建立一座活字印书坊
|
31. 难度:困难 |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城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屋三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摘自《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
32. 难度:中等 |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本朝惩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久困弱。 ——《朱子语录》 材料三 元统一,疆域辽阔,为了适应全国辽阔疆域管理,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元行省辖区广褒,权力空前,《元史·百官志七》云:“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行省“不得彻承制署置属吏”,“十省之属自篼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戊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 ——摘编自宋濂《元史》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做“一切收了”的?如何认识朱熹“州郡遂日久困弱”的论断?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