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
2. 难度:中等 | |
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
|
3. 难度:简单 | |
近代中国人感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 A.出现于《辛丑条约》签订后 B.领事官行使行政管辖权 C.体现国际法中主权平等原则 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
4. 难度:中等 | |
191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条令:“自今为始,凡隶届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此政策可能引发( ) A.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量锐减 C.官办企业私营化 D.工厂倒闭国家经济动荡
|
5. 难度:中等 | |
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申报》 D.《民报》
|
6. 难度:中等 | |
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
A.为完成“一五”计划 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 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
7. 难度:简单 | |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
8. 难度:简单 | |
“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为此,西欧掀起了( )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工人运动
|
9. 难度:简单 | |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金融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 A.佛罗伦萨 阿姆斯特丹 伦敦 纽约 B.阿姆斯特丹 佛罗伦萨 伦敦 纽约 C.佛罗伦萨 伦敦 阿姆斯特丹 纽约 D.阿姆斯特丹 佛罗伦萨 纽约 伦敦
|
10. 难度:中等 |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
11. 难度:简单 | |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12. 难度:简单 | |
19世纪流行一种文艺思潮,“它认为人是复杂的、感性的、只是偶或理性一下的动物。”“在一个越来越科学、唯物主义、工业化、都市化的时代,……(它)强调个人自由和自发性。”这种思潮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
13. 难度:中等 | |
(36分)斗争和妥协是政治史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8分) 材料二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2)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的形成,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8分) 材料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6分)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6分) 材料四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4)材料四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8分)
|
14. 难度:简单 |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天命陛下(宋神宗)为神明主,殴天下士民使守封疆,卫社稷,士民以死徇陛下不敢辞者,何也?以陛下能为之主,以政令均有无,使富不得侵,强不得凌弱故也。今富者兼并百姓,乃至过于王公,贫者或不免转死沟壑。陛下无乃于人主职事有所阙,何以报天下士民为陛下致死?” ——《续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 材料二 “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敛散(指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之权,而禁因缘(指勾结)之奸,则何患乎经入(指常规赋税收)之不足。” ——《王安石文集》卷四九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存在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8分)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他在变法中是如何实现“御轻重敛散”的?(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