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战国时期,黄河一旦泛滥,各诸侯国往往采取以邻为壑的办法抗灾,结果天灾又变成人祸。这表明,治黄要取得成效,须要 A.重建分封制 B.各国君主实行仁政 C.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D.人口南迁
|
2. 难度:简单 | |
宋朝以前,朝廷内部注重政治的庙堂史学占据主流。宋以后,庙堂史学开始进入民间,有了许多对民间生活的记录。这一变化的推动力是 A.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B.统治者推崇文治 C.国家分裂,中央集权削弱 D.理学兴盛
|
3. 难度:简单 | |
1928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提出实行保护贸易,包括:制定奖励出口产品办法;统一对外贸易;在通商口岸设局管理等。下列对这一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B.受罗斯福新政的启发 C.利于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实现了主权独立
|
4. 难度:中等 | |
在柏拉图眼中,现实中的城邦实际上不是单一的城邦,而总是至少包含了两个城邦,一个穷人的城邦,一个富人的城邦。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雅典城邦已在事实上分裂 B.穷人和富人分别指奴隶和公民 C.存在两个城邦是为了实现轮番而治 D.雅典公民中存在尖锐对立
|
5. 难度:中等 | |
列宁说:“能不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小农恢复贸易自由、资本主义自由而不至于因此破坏无产阶级政权的根基呢?……能够,因为问题在于掌握分寸。”这一认识 A.促进了苏维埃体制的建立 B.推动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D.主张推行农业集体化
|
6. 难度:简单 | |
1930年代,为治理沙尘暴,美国招募250多万贫困青年从事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活动,建成了2亿多株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美国政府的政策中与这一措施相关的是 A.以工代赈 B.整顿金融 C.复兴工业 D.制定经济计划
|
7. 难度:简单 | |
1945—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发动了第一次国有化浪潮,把银行、电力、电信、钢铁、煤炭、铁路以及城市共用事业等收归国有。下列对这一措施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实践了凯恩斯主义 B.为了迅速治愈战争创伤 C.利于遏制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D.目的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
8.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有美国人认为:这样大规模的援助计划会使美国人承担高额赋税,导致国内出现商品短缺、并将大大增加美国人民的开支。此人反对的是 A.政府干预经济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马歇尔计划 D.关贸总协定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国际政治观念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是 A.对国家来说,自私是不应受谴责的,是合情合理的,甚至只有自私才是道德的。 B.国家要维持生存,解决安全问题,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 C.(国家)彼此相邻,或位置临近,即构成天然的敌人。 D.(世界)平衡取决于非欧洲的美国和半欧洲的苏联之间。
|
10. 难度:中等 | |
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取向和制度选择的意识形态冲突已告终结,因为自由民主已克服世袭君主制、法西斯和共产主义这类相对的意识形态,成为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这一观点形成的背景是 A.二战结束 B.两极格局确立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苏联解体
|
11. 难度:简单 | |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该表述出自 A.《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1954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
12. 难度:简单 | |
下面邮票所纪念事件反映了 A.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B.新中国“一边倒”政策 C.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华约建立
|
13. 难度:简单 | |
1960年代,美国的决策者认为:“除非一场内乱促使中共内部出现一个‘理智而务实’的新一代领导者,否则不可能看到美中关系改变的前景。”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让他们欢欣鼓舞。这是因为“文革” A.引起中国社会动荡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D.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
|
14. 难度:简单 | |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B.我国已经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作品中,反映战国时期长江中游地区风土物产、历史风情的是 A.《诗经》 B.《论语》 C.《楚辞》 D.《庄子》
|
16. 难度:简单 | |
《论语》是孔子与弟子们的谈话语录,在谈话中孔子对“仁”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说。这反映了 A.孔子对“仁”没有清晰的认识 B.社会动荡不安 C.儒家思想复杂、深奥 D.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
17. 难度:简单 | |
天人感应学说强调“屈君而伸天”,其中,“天”是由儒者按儒家思想来解释的。这一思想的作用在于 A.使儒者取得了高于皇权的地位 B.使君主须尊“儒术”为正统 C.杜绝了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 D.使儒者丧失了学术独立性
|
18. 难度:简单 | |
儒家认为圣人是实践伦理道德的典范,是最高的理想人格。在朱熹看来,圣人精神境界的核心是 A.天理 B.三纲五常 C.格物致知 D.良知
|
19. 难度:简单 | |
王夫之设计了“环相为治”的机制:由宰相任免谏官,天子任免宰相;宰相对天子负责,谏官对宰相负责,天子受谏官监督并接受其批评。下列对这一机制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限制君权的要求 B.决策权在天子手中,难以实现真正的制衡 C.否定了君主制度 D.参照古代的制度设计,缺乏实质性创新
|
20.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人们从出生、成人、结婚到死亡,都要举行一些特殊的纪念活动。如孩子出生时,“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丧葬时,要严格依照与死者关系的亲疏穿戴不同的丧服。这反映出 A.繁文缛节限制了人们的生活自由 B.社会习俗具有浓厚的礼仪色彩 C.专制制度强化了等级秩序 D.农耕经济塑造了宗族意识
|
21. 难度:简单 | |
明代前期的“台阁体”诗歌紧密结合理学,反映上层官僚的审美情趣。明代后期,出现了倡导个性自由,要求摆脱礼教束缚的诗歌。下列与明朝诗风转变存在关联的是 A.专制制度削弱 B.心学影响扩大 C.西学东渐 D.商品经济繁荣
|
22. 难度:简单 | |
小说《愚人颂》借愚人之口批判被愚蠢的欲望驱使的人,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本性生活才能找到幸福。这部小说体现了 A.蒙昧主义 B.人文精神 C.无为思想 D.禁欲主义
|
23. 难度:简单 | |
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抗议”是 A.抗议《圣经》的权威 B.抗议国王的权威 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 D.抗议贵族的权威
|
24. 难度:简单 | |
有人批评天主教士:“你们曾经利用无知、迷信和疯狂的时代,来剥夺我们的地产,把我们践踏在你们的脚下……现在你们发抖吧,理性的日子到来了。”这个人最有可能是 A.苏格拉底 B.薄伽丘 C.伏尔泰 D.马克思
|
25. 难度:简单 | |
为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有人主张由资本家和王公大臣出资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该组织内,各种劳动形式相互协作,这样生产力将极大发展,人们将享受到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这种设想属于 A.自由主义 B.理性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
26. 难度:中等 | |
《共产党宣言》指出“(昔日)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这里的“武器”是指 A.不断发展的生产力 B.阶级斗争 C.启蒙思想 D.代议制
|
27. 难度:中等 | |
17世纪,欧洲科学的领导权逐渐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法国和尼德兰等北方国家。意大利丧失科学领导权是因为 A.教会势力强大 B.文艺复兴未能对意大利产生影响 C.宗教改革造成社会动荡 D.君主专制制度强大
|
28. 难度:简单 | |
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
29.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是张之洞《劝学篇》中的观点。维新人士反对最为激烈的可能是 A.不讲农、工、商之学,则中国地虽广民虽众,终无解于土满人满之讥矣。 B.救时必自变法始,变法必自变科举始。 C.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 D.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
|
30. 难度:简单 | |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
31. 难度:中等 | |
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的办报理念是 A.中体西用 B.变法维新 C.排满革命 D.民主科学
|
32. 难度:简单 |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33. 难度:简单 | |
(1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7分) 材料二: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2)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三: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
|
34. 难度:中等 | |
(19分)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1)归纳材料一的治国思想,并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效果进行简要评价。(6分)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主之所欲也,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4分) 材料三: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3)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2分) 材料四: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2分)这种制度有何作用?(3分)
|
35. 难度:中等 | |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已,舍此则非所闻也。 ——梁启超《中国之旧史》 材料二:李大钊科学地阐明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应当“承认经济关系在社会全结构中是其基址,承认经济在整个的文化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据《史学思想史讲义》(192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中国“旧史”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李大钊的史观受何思想影响?简要分析李大钊的史观形成的背景。(6分) (3)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史学研究的重点是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