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履祥为其亡友的妻子幼子安排生计: “瘠田十母,自耕农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政府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更加严格
|
2. 难度:简单 | |
《资治通鉴》载,(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唐太宗汲取此教训,主要的做法是 A.发挥三省的监督牵制作用 B.完善朝议谏诤制度 C.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 D.开科取士,广纳人才
|
3. 难度:简单 | |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甲骨文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B.甲骨文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C.楷体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D.楷体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
4. 难度:中等 | |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这段话旨在 A.否定信徒日常行为的社会价值 B.肯定信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抨击教皇和教会存在的必要性 D.强调“道”所体现的重要作用
|
5.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一历史时期“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该图制作者所持的疆界观 A.最终形成于17世纪的下半期 B.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而形成 C.是英国迈向近代化的必然产物 D.反映了东西方的联系开始加强
|
6. 难度:中等 | |
满清政府曾颁旨宣谕称:“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这一材料表明 A.清政府接受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B.洋务运动导致清廷的日益贫弱 C.清政府阻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D.清政府改变重农抑商传统政策
|
7. 难度:中等 | |
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不可能 A.加强政府对于经济的绝对领导 B.开创一种新的现代化建设模式 C.建立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D.确保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
8. 难度:中等 | |
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B.旨在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禁止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发展 D.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前提条件
|
9.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图所示材料,从中可以获悉当时: 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全国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 妇女的社会地位获得提升 三结合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 难度:简单 | |
1948年、1962年美国与西欧在自由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如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 A.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C.一体化进程推动欧洲经济发展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崩溃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我市某同学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的曲线图。其中与西欧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2. 难度:中等 | |||||||||||||
(24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欧洲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的作品(部分)
——据《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中间等级的人因从事工业而发财致富,(国王的)大臣们和内宠近幸不如过去富有”,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缩小”。以前,小民百姓只能通过为达官显贵效劳以求发达,“如今工业为他们开辟了成千上万条途径”。这些人有了各种谋生致富的渠道,能逐渐摆脱权贵的控制,获得独立与自由……于是,启蒙运动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据杨芳《论伏尔泰的启蒙社会观》等整理 请同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具有哪些新特点?这对“推动欧洲从中世纪走向近代世界”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1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大破大立”的表现,并以18世纪的欧洲为例,围绕“资本主义发展与思想解放运动”这一主题进行论述。(12分) 论述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200字左右。
|
13. 难度:困难 | |||||||||||||||||||||
1840~1919年期间,我国文化教育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折射了思想领域的变迁,其影响至深至巨。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迫于时势,清政府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组织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人,译介了《垛积比类》、《化学鉴原》、《地学浅识》、《声学》、《电学》等;甲午战后,译书之风骤变,梁启超自办大同译书局,留日学生自办译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赫胥黎著)和《原富》(亚当·斯密著)、马君武翻译的《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杨廷栋翻译的《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中国近代通史资料选缉》 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近代“西学”在我国传播具有怎样的特点?其中,我国“甲午战后译书之风骤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京师大学堂专业与课程设置体现的“中体西用”办学思想,并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12分)
|
14. 难度:中等 |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今中外经济政策的变革或调整,始终伴随经济成长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849年,英国废除保护对外贸易的《航海条例》,并宣布从1850年开始生效……此后,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0年,英、法签定《科布登一谢瓦利埃条约》;随后,又和其他国家签署降低关税的商贸条约,使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 ——据《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整理 材料二 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摘编自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时,其变化原因和重大影响分别有哪些?(5分) (2)材料二中邓小平“务实主义的探索”与“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在经济领域有哪些不同?其中,“新的体制”确立产生了怎样的作用?(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