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解读下图《汉纸出土地点及造纸术传播》,下列结论中较为合理的是 A.在公元4世纪造纸术发明于中国的西北 B.造纸术对亚洲的影响超过其他各个大洲 C.造纸术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前提 D.造纸术广泛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
2. 难度:简单 | |
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A.从汉代开始起政府对市进行了直接管理 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政府最终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五代之后
|
3.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武则天时期,御史中丞宋璟频论朝政得失,武则天三次欲派其出使,以求耳根清净,但宋璟均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为由拒绝。这一记载反映了 ①御史中丞的设置使君权受到了制约 ②监察官员的设置使政府得以规范执政 ③御史中丞是唐代御史台的最高官员 ④监察制度根本上有利于加强君主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4. 难度:简单 | |
《魏书·食货志》记载:“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该土地制度最终废弛是在 A.北魏前期 B.唐朝后期 C.两宋之际 D.元末明初
|
5. 难度:简单 | |
苏轼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苏轼作诗善于借鉴和吸收民歌和神话,故雄奇豪放、瑰玮绚灿 B.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社会人生 C.苏轼以行书名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D.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句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
6. 难度:中等 | |
清代《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而考古资料表明其最早的瓷业遗存在晚唐五代时期。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作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有 ①清代县志距汉代年代久远,故不可信 ②景德镇制瓷的历史可能早于唐代,但须证实 ③县志记载须得到考古证实,方可采信 ④考古发现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应当重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国家邮政局于2005年发行的《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票面是一代名伶谭鑫培在京剧《定军山》中饰演黄忠的剧照。从该邮票包含的历史信息中可以推断出的合理解读有 ①京剧在清朝末年较为流行 ②京剧内容基本取材于历史著作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较为迅速 ④20世纪前十年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8. 难度:简单 |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关于这一战略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1995年做出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B.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这一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D.这一战略的实施推动了“863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的出台与实施
|
9. 难度:简单 | |
罗素认为:“16、17、18世纪所出现的那种天赋人权学说也是斯多亚学派学说的复活,尽管有着许多重要的修正。”下列言论属于斯多亚学派的是 A.“美德即知识” B.“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真正的法是符合自然的正当理由”
|
10.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某一时期的欧洲地图(局部)。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1916—1917年 B.1940—1941年 C.1942—1943年 D.1946—1947年
|
11. 难度:中等 | |
联邦德国“经济奇迹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①艾哈德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大于市场调节 ②明确了政府应为经济运行创造必要环境的责任 ③该思想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④由此形成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创造了德国的经济奇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如下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结论1: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衰退的迹象 结论2: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总值呈提升趋势 结论3: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生产能力全球领先 结论4: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经济发展呈下降趋势 结论5:1960年后的二十年间日本和中国经济增长显著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
13. 难度:中等 | |
(26分)20世纪初和二十年代前后分别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1901),“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1903)——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今者中国……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1905),“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1906)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说什么西学都是中国所固有,诚然可笑;那沈醉西风的,把中国什么东西,都说得一钱不值,岂不更可笑吗?我们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 ——摘编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19年) 材料三 民族主义、公众舆论、群众游行已崛起成为中国政治的新兴力量,有些历史学家更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和孙中山提出上述思想的主要原因。(6分) (2)有学者认为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催生了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主张。(6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二十世纪初相比,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之处。(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和影响角度评述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这一发展。(7分)
|
14. 难度:中等 | |||
(26分)选择重要的人或事进行学习是了解大国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只要有人被认为独揽一切,握有全部立法和执行的权力,……人民的损失或不幸就无法得到救济或解决”、“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其他一切权力必须处于从属地位”、“谁握有立法权或最高权力,谁就应该向全国公布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实现统治。” ——[英]洛克《政府论》(1690)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要靠国外市场上销售,而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又靠国外来供应,其中以棉纺织业为最。此期,英国的煤、铁、机器的输出不断增加。先后发生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革命,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靠从英国输入的技术装备进行的。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1)有学者认为“《政府论》是一部适逢其时的政治启蒙导论”。说明光荣革命后至18世纪初的英国政治如何体现材料一中洛克的主张。(7分) (2)提炼材料二信息,写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含义。(3分)结合史实,简析英国政府在其成为世界工厂过程中的推动作用。(8分)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外交的重要影响。(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