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 A.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 B.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 C.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
2. 难度:简单 | |
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 C.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
|
3.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
4. 难度:简单 | |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
5. 难度:简单 | |
法国历史学家高弟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了,这样它就被扼杀了。”高弟认为维新变法运动 A.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 B.因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 C.渴望夺取慈禧的权力 D.采取的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
|
6. 难度:中等 | |
1894年7月2日,一家商行在《天津早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材料反映了 A.物质生活的时尚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使生活观念转变 C.报纸开始刊登商业广告 D.市民衣食住行基本西化
|
7.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这一重要认识提出的背景是 A.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 B.吸取了赫鲁晓夫改革失败教训 C.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D.“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
8. 难度:中等 | |
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 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 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权利
|
9. 难度:中等 | |
1945年《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宣布:“……(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十)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15日7时(重庆时间)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同时宣布已接受日本投降。1972年中日建交公报宣布:“……(日本国政府)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据此可知 ①从国际法的角度规定了二战后的日本领土范围 ②明确规定要成立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的战犯 ③包含了日军侵华的暴行及战犯必须要依法审判 ④日本否定侵略就是事实上否定战后的国际秩序 ⑤日本挑起领土争端就是破坏了中日邦交的基础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
10. 难度:中等 | |
1955年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指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此材料切合的主张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互不干涉内政
|
11. 难度:简单 | |
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一做法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C.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
12. 难度:压轴 | |
(24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 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了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8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8分) (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
13. 难度:困难 | |
(2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 材料二 在19世纪末,当进程走到一定的距离时,还是遇到了瓶颈。可是,总体而言,英国的企业家是在等待别人来解决瓶颈问题的。……至少在1870年以后,衰退的迹象和活力的表现均已明显可见。 ——摘编自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美】《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材料三 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和英国遇到瓶颈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瓶颈的原因及其启示。(12分)
|
14. 难度:简单 | |
(1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并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