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湖北襄阳第五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古代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一块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

A.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B.文献与考古考证出的夏朝

C.青铜文化十分发达的商朝         D.实行封邦建国体制的西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已有成套铁农具进行精耕细作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汉书·食货志》认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其反映的主要经济思想是

A.民为邦本       B.休养生息       C.农商并重      D.重农抑商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齐民要术》的这段自序主要强调

A.神农氏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B.历法与农业的紧密关系

C.改进生产工具的重要意义         D.传统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中国医书对疟疾的记载明显增多且有着相当清楚的认识。出现这种医学知识的主要背景是

A.三国以来, 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行商客旅将疟疾传入中国

B.西晋末年, 华北居民大量南徙, 在湿热环境中感染者日众

C.南北朝时, 南北往来频繁, 游牧民族免疫力弱, 感染者众

D.北朝之时, 胡族入居中原, 将北亚草原特殊疾病传入中国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导致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历史学家分析说成因之一是人们将铜币熔化成铜金属。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

A.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B.飞钱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C.因出现铜币面额低于金属价值现象,故人民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D.“钱荒”原因不可能是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是部分史学家误信史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             B.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C.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D.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宋代商业史研究》中写道:“……(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城市职能向商业转变                B.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C.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D.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说明中国明清时期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 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日益普遍

C.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这反映出

A. 政府摒弃了传统抑商政策           B. 地方商业均由私商经营

C. 仕商的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D.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赣南地方志中频繁出现关于“盗”、“贼”的记载,官府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镇压或招抚,其最终目的都是化“贼”为“民”。这表明当时朝廷

A.力图保护小农经济               B.增加户口以保证赋役征派

C.意在加强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已呈现弱化趋势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现象突出反映了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

C.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技高一筹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观察下图,根据图中数据及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满分5 manfen5.com

A.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B.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图为近代中国某类企业产生的外部环境结构图,据此该类企业指

满分5 manfen5.com

A.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B.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C.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个阶段的经济现象,该表中的年份一、年份二最有可能是

满分5 manfen5.com

A.1842,1856              B.1861,1872

C.1897,1907               D.1913,1919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获得的最准确经济信息是

 

第一时期l872—l894年

第二时期l895—1913年

 

设厂数[来

53

463

商办

资本(千元)

4697

90801

官办和官商合办

设厂数

19

86

资本(千元)

16196

29469

 

 

 

 

 

 

A.近代经济的特征是使用机器生产

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

C.小农经济在近代社会中占支配地位

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载:1922年,仅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山西、察哈尔八省统计垦殖公司由59家扩增到100家,资金达到1245万元。但这一切的规模还实在太小,全国的统计也就相当于军阀阎锡山一人的家产。材料说明

A.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加剧

C.农业经济模式转型艰难                 D.军阀统治阻碍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消费资料的工业产值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比重逐年下降

B.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D.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

A.进行土地改革运动

B.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施“一五”计划

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C. 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D. 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人民公社期间国家更注重对农村的经济投入

C.“大跃进”运动客观上促进了农村的水利建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6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农村十六条”,其中规定“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农村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人民公社社员可以……耕种由集体分配的自留地。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归社员家庭使用,长期不变。”材料表明

A.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废除

B.部分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

D.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20世纪80年代有国企工人写段子描述到:“搞生产技术的是人参,越老越值钱,搞政治工作的是丝瓜,越老越空。”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国企领导政治觉悟较低

B. 国企改革简政放权打破“铁饭碗”

C. 国企改革指导方针出现偏差

D. “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持续影响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林岗《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

A.1911年           B.1949年           C.1978年          D.1997年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学者因此指出“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22分)古往今来,土地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汉书·食货志》

注:井田一百亩约合今31亩多

材料二:“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

——《谷梁传》

材料三:《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赃或枉法论罪。……然而到玄宗时期,“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安史之乱以后,更是“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注:之前安徽、四川等地已开始“包产到户”农村改革试点。)……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这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认为包干到户就是‘土地还家’、平分集体财产、分田单干,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1982年1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井田制的特点。(4分)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初税亩的?有人说初税亩既是赋税制度也是土地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6分)

(3)材料三中《唐律》对均田制的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根本原因。(6分)

(4)材料四为何认为“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台对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影响。(6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10分)陈旭麓先生在其代表作《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马克思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对于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受开埠的影响,清代文人南丰有诗云: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按照马克思“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解读材料中的诗歌并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8分)茶叶曾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其生产和销售不仅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881 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 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二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 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2分)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