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该段记载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 C.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 D.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
2. 难度:中等 | |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
3.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面两幅图片上体现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结论是
A.统治集团的奢靡在唐宋时期发展到极盛 B.图片反映了我国当时综合国力的强大 C.宋代采取了不同于唐代的重文轻武政策 D.出行规模是判断官员职务高低的标准
|
4. 难度:中等 | |
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科举制度的成熟 C.贵族制度的衰落 D.专制皇权的强化
|
5. 难度:简单 | |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鸦片战争 B.中英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
6. 难度:中等 |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7. 难度:困难 | |
太平天国时期有这样一张布告:“殷实之家,务要投诚纳贡,以助军饷,贫寒之民,出力报效,共同剿灭胡奴,同扶真主。”该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性质 B.天国政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C.天朝田亩制度的“均田”政策被实行 D.天国政权通过消除封建剥削关系吸引农民的拥护
|
8.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图。请问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情形出现在
A.《南京条约》之后 B.《北京条约》之后 C.《马关条约》之后 D.《辛丑条约》之后
|
9. 难度:困难 | |
“在1912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文中的“他们”是指 A.维新派 B.革命派 C.立宪派 D.中国共产党
|
10. 难度:中等 | |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该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
11. 难度:简单 | |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此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2. 难度:中等 | |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八七会议”
|
13. 难度:简单 | |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
14. 难度:中等 | |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说明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
15. 难度:中等 | |
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6.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l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头像图片,图片的右上角写有这样一句话:“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了)”。美国人之所以给图片加上这句话是基于
A.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
17.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关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自由民是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
18.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452—前450年,古罗马编订出《十二铜表法》,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中 C.公元前4世纪初 D.公元前4世纪中
|
19. 难度:中等 | |
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延续了13世纪《大宪章》中“法律至上,有限王权”的思想。“有限王权”是指在《权利法案》下,英国国王仍然拥有 A.行政权 B.立法权 C.财政权 D.司法权
|
20. 难度:中等 | |
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A.法治至上 B.分权制衡 C.责任内阁 D.虚位君主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人员由国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有 ①英国下议院议员 ②美国众议院议员 ③法国总统 ④德国联邦议会议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2.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对此图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A.德国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德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人民 C.德国的未来完全由军队控制 D.德国的政治走向军国主义而非由人民群众决定
|
23. 难度:中等 | |
“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A.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 B.毛泽东及其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圣西门及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D.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理论
|
24. 难度:中等 | |
《全球通史》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十月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四月提纲》的发表
|
25. 难度:中等 | |
1945年4月,斯大林对南斯拉夫共产党代表团说:“这次战争(“二战”)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材料表明苏联 A.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与利己主义 B.加强“华约”国家团结对抗西方 C.在东欧推行社会主义制度 D.与美国关系破裂,由合作走向全面对抗
|
26. 难度:中等 | |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该引文应出自 A.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 B.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演说 C.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D.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
|
27. 难度:中等 | |
“二战”后,导致德国和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 B.美苏两个大国的干涉 C.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 D.消灭法西斯势力的需要
|
28. 难度:中等 | |
“只要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就不会有和平的一天;但只要核武器发挥遏制作用,战争就不会发生。”材料描述的是 A.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抗 B.“二战”期间盟国与法西斯的对抗 C.冷战期间美苏的对抗 D.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
|
29. 难度:中等 | |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企图 A.与美欧合作建立国际新秩序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D.与美欧进行经济竞争
|
30.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
31. 难度:中等 | |
(13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妥。 ——《皇明祖训》 (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6分) (2)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无本质区别?请说明理由(3分) (3)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在明朝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分)
|
32. 难度:困难 | |
(16分)权力划分与制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国家的行政权力;(三)司法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1875年宪法是如何体现分权与制衡?(4分) (3)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如何规定立法、行政与司法权的?与欧美政体比较,它们的本质是否一致?为什么?(6分)
|
33. 难度:困难 | |
(11分)在中美两国交往的历史中,美国人的中国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爆发不久,《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人迎了最佳时光。 材料二: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