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
2. 难度:简单 | |
苏辙在《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中说:“城廓之户虽号兼并,然而缓急之际郡县所赖:饥馑之岁将劝之分以助民,盗贼之岁将借其力以捍敌。故财之在城廓者,与在官府无异也。”其言论旨在( ) A.反对“不抑兼并”的政策 B.强调缓和社会矛盾 C.向国家提供征税的依据 D.为土地兼并辩护
|
3. 难度:中等 | |
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文。”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导致田制为空文的主要原因是( ) A.唐朝手工业发展迅速 B.人口迅速增长 C.土地兼并严重 D.商品经济的发展
|
4. 难度:中等 | |
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 ) 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 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 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 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
5. 难度:中等 |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特别是我国的古代陶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和研究中国古代陶瓷历史文化是当前挖掘和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继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这个记载表明( ) A.官窑瓷器明朝时大量投放市场 B.官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C.官府控制了全国的民窑生产 D.政府对官窑的工艺水平要求日益提高
|
6.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荷兰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7. 难度:中等 | |
“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
8. 难度:简单 | |
“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种生产组织方式( ) A.促进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B.推动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C.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9. 难度:困难 | |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商业性农业”发展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结构解体 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C.外国资本主义掠夺中国原料 D.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
10. 难度:中等 | |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 A.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 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
11. 难度:中等 | |
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只有一千多个,而外商在中国注册商标却达三万多个。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为1:30的比例。从1928年到1937年,这种情况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全国历年注册的33806件商标中,中国商人呈请注册的达14668件,占总数的43%。1937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之比增大到l:4。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1923年前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1928年到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外资的涌入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D.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
12. 难度:中等 | |
抗战以前,全国的工矿企业8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到了1944年,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数量占整个国统区的88.63%,资本与工人数分别占93.52%和85.61%。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努力改变全国工业布局 B.四大家族加强了工业垄断 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 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身实力
|
13. 难度:简单 | |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
14. 难度:中等 | |
1962年5月15日戴高乐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如果欧洲不包括法国人的法国,德国人的德国以及意大利人的意大利,我不相信这个欧洲还能有什么存在的现实性。……现在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不可能有别的欧洲。”由此可见,戴高乐( ) ①坚持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观 ②不满马歇尔计划对法国控制 ③反对由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 ④表达对欧洲联合的强烈愿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刊登在2007年《国际先驱导报》上的一幅讽刺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虚假的民主,真实的独裁 B.霸权衰落,多极化趋势加强 C.强权政治,唯美国马首是瞻 D.顺美国者强,逆美国者弱
|
16.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1950 ~1970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落后于日本、西德 B.美国由此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C.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
17. 难度:困难 | |
有人指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这肯定了中国的(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分权制衡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8. 难度:中等 | |
以下一段台词选自某一电影中大学招生录取的场面。 龙校长:你会写字吗? 李金凤:土改的时候参加过扫盲班。 龙校长:写几个字我看看,写什么都可以。 李金凤写字: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 龙校长:李金凤,你被录取了! 如果要给该拍摄场地布置一句标语的话,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是(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D.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
19. 难度:中等 | |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A.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 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
20. 难度:中等 | |
观察下面的漫画,其反映的突出主题是( ) A.“一国两制”获得成功应用 B.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 C.讽刺“台独”势力自不量力 D.解决台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
21. 难度:简单 | |
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品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 ) A.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B.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 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D.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
|
22. 难度:简单 | |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
23. 难度:简单 | |
香港(亚洲周刊》引用辽宁省委组织部的数据说,该省在1992年前后有3.5万名官员辞职下海,另有700名官员“停薪留职”去创办企业。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当年度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B.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 C.进一步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 D.对外开放政策的吸引
|
24. 难度:中等 | |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 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
25. 难度:中等 | |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 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
26. 难度:中等 | |
(20分)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人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美国为什么愿意打破“坚冰”?(6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3分)
|
27. 难度:中等 |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代都城布局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我国古代城市布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28. 难度:中等 | |
(18分)世界贸易反映出参与国的经济水平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1500年以后欧洲商队路线图 材料三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四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材料五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初—18世纪中期世界贸易中心所在和欧洲进行海外贸易的主要方式。(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5分)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