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安徽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西周的国君自称“天子”,将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古希腊人则认为其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古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这表明

A.古代大国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

B.中国古代的政治没有神权色彩

C.古代社会缺乏开放和包容精神

D.古代文明之间缺少交往和认知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宋代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突出体现了理学思想的

A.重义轻利观       B.仁政思想

C. 社会责任感      D.民本主张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明成祖时,陈瑛“为都御史数年,所论劾勋戚,大臣十余人,皆阴希帝指”。这说明明代的监察机关

A.有效制约着宰相权力                 B.具有非常大的独立性

C.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                 D.有利于官僚集团稳定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改革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

 

改革措施

评价

A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削弱旧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

马丁·路德改革:因信称义

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

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D

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建立新式学堂

开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在通商口岸开办“洋行”是其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示意图反映了

满分5 manfen5.com

 

A 洋行激增遍布城乡各地        

B 资本输出成为经济侵略主要方式

C 关税主权因此遭到破坏        

D 中国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京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第一次迁移:缘于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危急

B.前两次迁移:具有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意义

C.第三次迁移: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北平

D.第次迁移:造成文物大量流失海外的局面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服饰的变迁是以非文本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它是时代发展永恒的烙印和缩影。”下列图片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流行女装,两者的共同点为

满分5 manfen5.com

A.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B.追求时尚个性

C.体现中西合璧风格                    D.政治色彩浓厚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其“伟大”是通过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而表现出来。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②“天赋人权”学说的提出和实践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和深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图是法国1789年大革命的一幅漫画《合力打造新宪法》。画中三人分别代表教士、贵族和平民。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反映了各阶层根本利益一致

B.“合力”是为了反对专制王权

C.打造的成果是《1875年宪法》

D.制定的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不同阶段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

满分5 manfen5.com

A. 国有经济利用外资的时间晚、比重低

B. 国有经济发展始终依靠多种形式投资

C. 国家投资的减少始于改革开放以后

D. 图示反映我国坚持多元化所有制结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的辩解》中指出:“进行历史研究中,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他意在强调

A.要多角度地认识历史                      B.研究要有多元史观

C.以价值判断为出发点                      D.历史科学的严谨性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汉书·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景帝末,为蜀郡守,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数年,县邑吏民争欲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兴学始。

材料二  到1930年,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据1935年中央农业实验所调查,安徽全省私塾14388所,在农村教育中占73.1%。调查认为,新式学校未能普及乡村,不独因学校信用未昭,实乃“私塾设置简易,塾社大小随便,学生不拘多少,年龄不限,个别就学不求一律”。同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却不为农民、乡绅认同,他们宁愿把子女送入私塾接受旧式启蒙。

——摘编自徐希军《1910年代安徽教师教育背景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从1969年3月开始,全国战备紧锣密鼓开展起来。在京的大批党政机关以及学校,被紧急疏散到外地。当时中国科技大学有意迁往郑州,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认为安徽高等教育基础薄弱,得知此情后把中科大争取到了安徽,还腾出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来安置。

——据中国科技大学校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翁兴学”的特点及影响。(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当时“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科技大学从北京迁至合肥的社会背景。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具备哪些主观性条件?(12分)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形象经历了漫长的被轻蔑的时代。在西方人眼中,当年那个遍地黄金的王国变成了肮脏、贫穷和任意拿捏的东亚病夫。……直到新中国的成立,西方才开始正视中国,但也是在迷惑中反复。对今天的中国崛起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和焦虑。

满分5 manfen5.com

——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

(1)依据材料归纳西方对中国认知态度的变化历程,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产生不同“中国形象”的历史因素。(14分)

(2)运用辩证思维,论述西方对中国的印象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契合度。(1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