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分封制度 B.宗法观念 C.礼乐制度 D.仁爱思想[来
|
2. 难度:中等 | |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为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 A.地方行政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B.摒弃了诸子百家思想 C.依然实行分封制 D.门阀士族遭到严重打击
|
3. 难度:简单 |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4. 难度:中等 | |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
5. 难度:中等 |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中说:“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作者主要强调传统制度( ) A.为专制统治服务 B.与当时人事相配合 C.传承的必要性 D.存在的合理性
|
6. 难度:中等 | |
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汤因比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 A.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 B.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C.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D.分封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
7. 难度:中等 | |
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这说明( ) 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 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
8. 难度:简单 |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 夷人管夷人”应为( ) A.五口通商权 B.领事裁判权 C.最惠国待遇 D.内地传教权
|
9. 难度:中等 | |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父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 ) A.太平天国并未显现出相比清朝统治者的进步性 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 D.太平天国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
10.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
11. 难度:简单 | |
下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 A.对中国国力弱小的漠然 B.对日本行为的客观支持 C.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
12. 难度:中等 | |
关于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与道路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则材料最能说明( )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B.中国共产党没有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C.党内对中国革命斗争形式与道路存在严重分歧 D.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
13. 难度:简单 | |
“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摘自《蒋介石日记》)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 ) A.国民大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
14. 难度:中等 | |
地图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下列两幅地图反映了民主革命时期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 ①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中共中心任务的变化 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
15. 难度:简单 | |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的胜利信心 C.此时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D.此战争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
16. 难度:简单 | |
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 ) A.古希腊人具有法律至上观念 B.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C.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D.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
|
17. 难度:简单 |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
18. 难度:简单 | |
近代中国有人评价西方某国制度:“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一描述最有可能是( ) A.德国君主专制 B.法国民主共和 C.中国中体西用 D.英国君主立宪
|
19. 难度:简单 | |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联邦党人主张( ) A.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建立联邦制 D.维护南北统一
|
20. 难度:中等 | |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B.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C.联邦宪法好看而不实用 D.联邦宪法没有受到外部思想的影响
|
21. 难度:简单 | |
1824年,法国史学家米涅的《法国革命史》问世,在书的最后他写到:“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米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 A.警惕封建主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
22. 难度:简单 | |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
23. 难度:中等 | |
胡德平在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时谈道:“只有行政是可以真正集权的,因为处理政务要讲效率,就像是军事长官要处理军事问题那样。但政府的权限必须明确,法律未授权的领域,绝对不能进入。”胡德平认为行政集权必须( ) A.使行政权集中行使 B.少数服从多数 C.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依宪法行政
|
24. 难度:简单 | |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 该战之后(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25. 难度:简单 | |
2014年11月,河南信阳农民张志良出示一张战争年代的借条(右图),借条中右边有“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字样,落款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判断借条,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结论是( ) A.其中信息有矛盾之处,真伪存疑 B.应该出现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应当发生在抗战胜利后一段时间内 D.从字样看,发生在三大战役胜利后
|
26. 难度:困难 | |
(18分)“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元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中国进人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 “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材料三 “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2分)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8分)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4分)
|
27. 难度:困难 | |
(1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6分) 材料二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1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5分) 材料三 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
28. 难度:困难 | |
(14分)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据此梁启超认为“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甲午战争后,也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甲午战争之胜负有很大的偶然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关于甲午战争失败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及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