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三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图是1881年出版的连环画《黄道婆》的封面,黄道婆之所以受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满分5 manfen5.com

A.为我国古代丝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B.为我国古代棉纺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C.传播中原文化,开创了教育的先河

D.为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中的“商业革命”表现在(   

A.坊市制度被最终打破

B.“胡风”、“胡俗”在城市流行

C.最早的银行雏形出现

D.政府设有专职官员管理市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  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 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铁论•通有》指出:“无末利,则本业无所出,无黼黻(织绣),则女工不施。故工商梓匠,邦国之用,器械之备也,自古有之……农商交易,以利本末。”表明作者主张  

A.合理利用资源                 B.以农为本

C.农工商共同发展               D.重农抑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 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 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冯一下先生在《再说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中说:“实行‘          ’政策后,清朝政府禁止中外商人直接交易,规定双方交易必须通过十三行进行,于是中外贸易转运就形成下图所示的‘链条’”。

满分5 manfen5.com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根据引文上下文的逻辑,下划线上可填写“闭关自守”一词

B.将中外贸易限制在十三行框架下不利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C.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必然会导致这样的对外贸易政策

D.十三行在中外贸易中处在中介地位上,属于外贸中介机构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 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ǎn: 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C.青铜器的制造

D.水利工程的兴修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部分应为(  

A.民族资本                     B.官僚资本

C.外资企业                      D.个体经济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繁重的捐税负担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A.推翻满清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实业救国                    D.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洋务派在兴建军事工业的同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此“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于是洋务派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竣饷源,图自强”。这表明洋务派认为

A.“求富”是“求强”的先决条件

B.“求强”是“求富”的先决条件

C.民族富强是民族独立的先决条件

D.民族独立是民族富强的先决条件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 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 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 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其标志是  

A.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召开

B.中共十四大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D.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五大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对经济进行调节的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也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特点。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B.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C.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D.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我们的方向,应该有秩序地把工、 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  

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B.党和国家加快改造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党和政府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

D.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急需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观察图宣传漫画,它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运动中(  

满分5 manfen5.com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特权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被迫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具有吸引力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你认为最重要的是(  

A.飞机的广泛使用                B.电话和电报的使用

C.国际互联网的诞生              D.航天事业的发展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

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 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 215(南方)

1 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 328(南方)

1 450.92

6.42

3.21

3.21

90%

 

 

 

 

 

 

 

 

 

 

材料二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 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 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对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

(2)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3分)

(3)你觉得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3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3 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信息: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5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中 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 试。――到1981年或1982年,90%以上的家庭是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健是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初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4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改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为什么?(4分)

(3)你对今天的改革有什么认识。(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