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年吉林松原油田高中高一下寒假作业检测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面去过度推崇宗法制度。这是因为宗法制度

①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    ②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

③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        ④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从商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①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       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       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秦朝郡县制度之所以能够适应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吏不能世袭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有

①郡县制度 ②刺史制度 ③察举制度 ④皇帝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 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全面推广

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

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

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4年春 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 “家风是什么” 节目反应强烈。传统中的 “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A.“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               B.“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

C.“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             D.“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 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在这里,他批评的是

A.泛滥的直接民主                      B.虚假的人民主权

C.轮番而治的弊端                      D.随意的官员选举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B.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内容丰富、体系完备,为后世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被尊称为“法律圣经”的古代法律文献是:

A.中国《法经》                        B.古罗马《民法大全》

C.英国《权利法案》                    D.美国1787年宪法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有关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④掌握司法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曾出现内阁,近代英国形成内阁制。二者都

A.标志着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B.是法定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

C.对君权构成了有效的制约              D.可参与国家的重大事务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这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个“辛亥”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具有广泛的群 众基础

B.都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C.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 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下列材料中,最无可辩驳的实证日本侵华罪行的是

A.中国人民控诉日军侵华的言论           B.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单

C.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笔供           D.外国史学家的史学著作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有学者观点认为,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这些经验不包括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民主选举人民代表

C.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D.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新中国在建国模式上的创新选择是

A.独立建国     B.协商建国       C.选举建国     D.立宪建国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中国在与西方国家建交问题上有一个国际上前所未有的新创举,与英、荷等国形成了“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这项创举在我国建国之初有助于

A.改变半殖民地地位

B.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C.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D.实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求同存异”

B.20世纪60年代—— “非集团”、“不结盟”

C.20世纪70年代——“联美遏苏”、“一大片”

D.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它是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发端于万隆会议,以不结盟运动为里程碑,以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为其作用的体现。材料中的“它”是指

A.南南合作的出现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各种区域组织建立                   D.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学者福 山提出”历史终结论”。1992年,他将之扩充为《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认同市场经济模式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D.和平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一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③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④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在某个时期美国政治文化中出现了“围堵”、“解放” 、“多米诺骨牌”、“威慑”、“遏制”等概念。这些概念出现的时期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B.一战时期

C.二战时期                    D.冷战时期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2014年以前,半官方的民间组织一度是海峡两岸最重要的沟 通桥梁。据此推断,台湾方面的半官方代表团,可能曾出席   

A.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庆功会

C.《中美建交公报》签字仪式

D.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对联也能反映历史。下列对联中能够反映民国初期历史现象的是

A.“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

B.“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

C.“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凤呜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二:1781年经13州批准的《邦联和永久联合 例》生效,标志着美国成为一个邦联制国家。它规定:“各州均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但实践证明了它的不可行性,美国迫切需要新的政治制度挽救国家。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它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四条 基本原则:分权原则;共有权原则;权力禁区原则;宪法至上原则。1788年,新宪法经各州批准生效。至此,联邦制在美国正式确立。这一制度被人们认为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材料三: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请回答:

(l)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取得的最突出成就。依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

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 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什么特点?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 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起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