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对于诸子百家,《易大传》云:“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其“一致”、“同归”指的是

A.富国强兵        B.修齐治平

C.治国安邦       D.小国寡民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

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

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

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

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与“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董仲舒       D.朱熹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董仲舒儒学思想和程朱理学在理论体系建构方面的共同特点是

A.借鉴外来思想,为我所用

B.继承先秦思想,亦步亦趋

C.吸收其他思想,糅合改造

D.历经多人探索,前后相续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逐渐成为了统治者专制统治的工具

B.不断调整顺应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社会价值观念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这个地方因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当地人们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率先从中世纪转变到近代,创造出新的时尚”。“新的时尚”的核心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理性主义          D.唯美主义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由的人,也不会风度翩翩。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该观点最早可能源自

A.古代雅典学者      B.宗教改革者

C.人文主义者        D.启蒙思想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场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

B.这是一场引领德国以及其他国家宗教改革的先驱运动

C.这是一场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改革运动

D.这是一场直接打击基督教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运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        ②马丁••路德     ③米开朗琪罗

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黑暗,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幸福,引导人类达到前所未有的进步”这句话最适合于评价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工业革命            D.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因此,合法的国家只能是基于人民自由意志的社会契约的产物。”上述言论反映的思想包括

①社会契约论 ②三权分立学说 ③人民主权论 ④浪漫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

A.《墨兰图》       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洛神赋图》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这部巨著表明,一切能够计时与测量的运动,无论是在地球上的或是在太阳系内的,都可用相同的数学公式来加以描述。”材料中的“这部巨著”提出了

A.万有引力定律        B.自由落体定律

C.“日心说”        D.狭义相对论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其中的“革命力量”是指

A.蒸汽动力            B.电力

C.电子计算机          D.互联网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个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陈独秀说:“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礼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 上述引文旨在

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

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

D.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18年有人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派;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人是

A.陈独秀             B.蔡元培

C.杜亚泉            D.严复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

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材料描述的理论是

A.新三民主义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城市中心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92年5月,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对中国探访,问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之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这一“变化”影响下,中国

A.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颁布并施行《义务教育法》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八大”(2012年)八个报告中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最受欢迎的政治词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 “百家争鸣”的提出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C.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优势地位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如过江之鲫般地涌向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对这次高考的正确认识是

A.全面贯彻了“双百方针”精神

B.认真落实教育的“三个面向”要求

C.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时代拐点

D.招收了大批“工农兵学员”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他的画作在构思和体裁方面毫无传统的痕迹。这些画作只是暗含而不是实际描画悬崖树木、山脉和田野的轮廓。”他有这样一句名言“光是画面中惟一重要的人物”。“他”的代表作是

满分5 manfen5.com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三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像在上帝所建立的自然秩序中低级的东西始终服从高级的东西的指示一样在人类事务中低级的人也必须按照自然法和神法所建立的秩序服从地位比他们高的人。

——阿奎那

材料二 每个人生来就享有与他人同等的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在内的一系列自然权利这些权利乃是由自然法加以昭示并予以保护的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权予以损害和剥夺。

——洛克

材料三 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是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

请回答:

(1)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阿奎那和洛克的思想认识有何不同?

(2)在自由与法律的关系上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材料二与材料三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建立宪政、走向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但宪政思想的启蒙与渗透却比这要早……早期改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因而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立宪,明确提出了宪政问题,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超越了“器”和“用”层面的局限,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变法维新主张,并极力将其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注:宪政即“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历程。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