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山东淄博淄川一中高三上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荀子主张(   )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商鞅变法的影响

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                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

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

C.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    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从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   )

A.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   )

 

清政府借款修建

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

清政府独立筹资

官商合办

里程(公里)

4171.2

2746.1

1042.4

1042.4

占总里程比例

46.3%

30.5%

11.5%

11.5%

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

B.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

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

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

A.国家丧失了干预经济的职能     B.高额成本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

C.计划经济难以有效配置资源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对于抗日持久战,国民党把抗战命运寄托在英、美、法、苏各国与中国“共同一致来打日本”之上。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表明两党认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

A.持久抗战的理论基点           B.中国抗战的基本性质

C.抗战坚持的战略原则          D.抗战进程的发展方向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美德工业产值超过英法    B.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C.老牌国家经济陷入停滞    D.垄断组织推动生产力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 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以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   )

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

A.自身实力的削弱      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子龙(1608—1647),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崇祯十一年(1638)夏,南寇北奴,日益滋大,陈子龙以“君子之学,贵于识时;时之所急,务之恐后”的紧迫感与徐孚远一起,取明朝名卿大臣“有涉世务、国政”之文,撷其精英,辑成《皇明经世文编》一书,选文以“明治乱、存异同、详军事、重经济”为原则,内容包括政治、典章、财经、军事、学校等,并根据现实问题加作旁注,表达政治主张。陈子龙等编辑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上以备一代之典则,下以资后学之师法”,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俗儒是古非今,撷华而舍实”的坏风气。这部书的出版,对稍后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讲求实用之学起了先行作用。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陈子龙辅佐南明弘光朝,清兵陷南京后,于1647年投水殉国。

——摘编自朱东润《陈子龙及其时代》等

材料二  除了追求自身的修养,理学还提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任务,但这却被很多自诩为理学家的人所忽略。因此出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理学发展路向,即“理学修身派”和“理学经世派”,前者以倭仁为代表,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后者以曾国藩为代表,更注重建功立业。曾国藩率湘军战胜了太平军,暂时保住了满清政权;之后,他又提倡并发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门。他所做的一切,正是出于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家国天下”的思想和责任。“理学经世”是曾国藩思想体系的精髓,他认识到:理学——经世——躬行是理学经世思想的全部,而且只有躬行才是理学经世思想的真正价值所在。而在实践中,他又始终将道德主义与实用主义相胶合,前者是本,后者是用。这再一次证明了曾国藩是“我国旧有教育理论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

——摘编自张凡《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及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共通之处。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下面是《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的影响》一文中所列的主要观点,据此回答问题。

(1)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孕育了两极解体的力量

(3)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

(4)孕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方向

(5)孕育了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互宽容态度

(6)所提倡的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和平、民主、独立、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7)和平共处实际成为它们指导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并第一次将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

结合所学知识,为其至少补充两个新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言简意赅,不得与上述论文中的观点相重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赵武灵王北略中山(国名)之地……与(国相)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逐胡服。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今暴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明德先论于贱(底层百姓),而从政先信于贵(贵族),故愿幕公叔之义(仰仗叔父的声望)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回:“臣闻中国(中原地区)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依仗)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用绳索捆绑)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鄙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司马光《资冶通鉴》

(1)根据材料概括赵武灵王为推进改革所采取的策略。

(2)谈谈你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