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陕西省西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齐与秦并称东、西帝的提议。”这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

A. 天下共主的时代已来临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               D. 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文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 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B.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后,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   )

A.宋代以后国力渐趋衰弱                 B.唐代建筑技术难以超越

C.宋代以后地方经费困窘                 D.宋代以后专制兵权加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然日月。”孙中山在此强调了科举制(   )

A. 因不合时宜而需要废除                 B. 是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

C. 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D. 考试的内容应该改革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据《台湾府志》记载,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这段材料的核心内容是(   )

A. 清朝设置台湾府                      B. 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C. 清朝时台湾盛产食糖和粮食            D. 大陆移民是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雅典40万居民中,20万奴隶和3.2万外邦人是被剥夺政治、法律权利的;在剩下的  16.8万雅典人中,假定成人居半,是8.4万人,其中妇女毫无权利,所剩公民男子就只有4.2万人。其中,第三等级公民占2.5万人,第四等级占1.6万人,第一、二等级大奴隶主和大所有者就不过10000人而已。上述状况最早有可能出现于  (   )

A.梭伦统治时期                     B.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C.普罗塔哥拉统治时期               D.苏格拉底统治时期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公民大会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其成员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所做的决策。”这一观点(   )

A.直接否定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B.客观地指出了公民大会存在的问题

C.说明集体决策具有不可行性         D.表明了直接民主的不可行性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各州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D.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标志着该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材料实质上是在   (   )

A.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

A. 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           B. 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C.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 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世纪之交出现救亡图存高潮

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D.经历了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这表明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

A.重工业极为薄弱                 B.深受外国资本压制

C.经济结构不合理                 D.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A. 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B. 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C. 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 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国民收入中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国营经济

19%

33%

合作社经济

1.5%

56%

公私合营经济

0.7%

8%

个体经济

71.8%

3%

资本主义经济

7%

<1%

A.1949~1951年        B.1952~1957年

C.1958~1965年       D.1966~1976年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种种公共之需。”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张为(   )

A.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B.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C.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

D.建立福利社会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中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进一步变化情况,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把“抗日反蒋”口号改为“逼蒋抗日”。9月17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从中共中央的政策变动中可以看出(   )

A.中共形成全面抗战的思想路线             B.中共“左倾”关门主义更加严重

C.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         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说:“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是(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土地改革                              D.实施“一五计划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经历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公开征求意见——“二审”——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三审”。此过程表明(   )

①人民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

③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B.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C.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72年2月29日路透社发表评论:“现在,看来中国由于‘同意’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总统来中国签署一项文件而‘进入了历史’。在这项文件中,中国重申了各项原则……”此次“各项原则”中,最基本的一条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非集团不结盟的原则

C. “一个中国”原则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 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

A. 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 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 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D. 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的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A. 同盟力量的差距                         B. 意识形态的对立

C. 军事力量的失衡                         D. 经济水平的差距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

A.罗斯福新政            B.马歇尔计划

C.杜鲁门主义            D.尼克松宣言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经济学家》周刊曾把某两个国际组织比作“共享诸多内脏器官却有不同头部的连体双胞胎”,称其中的一个组织为“美国和25个小矮人”。这两个国际组织是(   )

A. 世界贸易组织与亚太经合组织

B.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欧洲联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北美自由贸易区与关贸总协定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2006年,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和平的:21世纪史》中说:世界10岁了……我们都同在一条船上。”作者之所以说“世界10岁了”是因为(   )

A.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加速              B. 十年来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C. 世界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D. 经济区域化速度超过全球化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A. 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 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 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 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枫、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

——《潘恩选集》

材料三:根据1949年的《议会法》,上院对下院所通过的法案,只能行使一年的延置权,一年之后,法案将自动成为法律,送英王批准。1963年制定了一项《贵族法》,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因为作为贵族,他们无法参加大选,不可以成为下院议员,因此也就不可能作为党的领袖进入到主流政治中去。

——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四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英国政体有何变化?

(3)材料三中“主流政治”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英国议会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一五”计划规定的对重工业的投资比例比当年苏联还大,制造生产资料的投资高出苏联“一五”计划执行结果的2.9%。规划新改建15个限额以上和23个限额以下的钢铁企业、107个限额以上电力工业项目、194个限额以上煤矿建设项目以及80多个主要机器制造工业项目等。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满分5 manfen5.com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材料五1978—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变化表

经济成分

1978年

1987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77.6%

59.7%

集体所有制经济

22.4%

34.6%

其它非公有制经济

几乎为0

5.6%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五”计划采取的方针。采取这一方针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并分析6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四可知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4)根据材料五分析,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70-80年代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阐述其成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