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湖北保康县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据《白银资本》统计数据: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000吨和74,000吨,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 吨 )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人中国。对这组数据的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中国的封建经济仍然在不断发展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

C.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需要更多的资本

D.中国客观上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评价不正确的是

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某材料显示:清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制,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或人物饰像等。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清朝因闭关锁国故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B.这可说明民间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这可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鲁迅在评论一部小说时说道:“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下列对这部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描述正确的是

A.洪秀全掀起天平天国运动

B.火药开始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C.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限制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宋代以都城汴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宋仁宗时,“天下废田尚多,……(民)或弃田流徙为闲民”。这一现象(  )

A.说明农村经济日趋萧条              B.表明租佃制日趋衰落

C.反映了人口流动的加剧              D.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自秦朝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                B.政府放宽对外贸易限制

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反映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商业危机”          D.“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一个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其生产力和经济发达水平息息相关。下图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一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注:中国指长江三角洲地区)

满分5 manfen5.com

A.①西班牙②荷兰③英国        B.①荷兰②西班牙③英国

C.①英国②荷兰③西班牙        D.①英国②西班牙③荷兰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迅速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国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B.形成了工业国之间不平等的关系

C.成为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

D.体现了英国维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  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对海外扩张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在海外扩张中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源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

A.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C.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区域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的历史现象是

A.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的确立

B.人们日益追求人性的解放

C.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基本完成

D.民主制度建立并居世界主流地位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满分5 manfen5.com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

A.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         B.反对官员的贪腐

C.重视商品生产               D.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天津的《北洋画报》1927年7月13日刊登广告(见下图),称某商行“莱纳托牌汽车充满津门”。此广告反映出

满分5 manfen5.com

A.中国最早的报刊广告的出现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中国交通近代化的开端

D.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西化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近代竹枝词反映了历史的变迁。“陆家宅辟轧花场,土法泽机迭改良。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该竹枝词记载的史实最早应出现于

A.19世纪二三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八九十年代              D.20世纪初期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这是相对安定的十年,在这十年里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下列属于这十年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A.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开始创建

B.收回利权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D.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都得到发展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表是《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一书中关于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对上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

B.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

C.城市化的主因是商品经济发展

D.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

A.多是空谈救国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C.在当时是盲目冲动的爱国行动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下表是《近代中国市场棉布、棉纱供应表》。

满分5 manfen5.com

此表反映出当时

A.进口棉布在中国滞销

B.民族工商业发展缓慢

C.手工棉布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D.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代都城布局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满分5 manfen5.com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我国古代城市布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少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古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存在何种关系?

(2)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可,为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

——《百年巨商》

材料四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据材料四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