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近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治上的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这种封建制度普遍推行的结果是(    )

A.初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导致了统一国家的分裂    D.削弱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

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

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

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科举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

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西汉有“三选七迁”的说法,“三选”指“徙吏两千石及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都陵”“七迁”指“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后……且实关中”。上述史实体现的统治思想是(  )

A.重土安民             B.重农抑商

C.以孝治国             D.强干弱枝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

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十二铜表法》表三第4条规定:“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如愿意,可自费供养。若无力自费供养,则拘禁他的人每日应发给他面粉一磅,如愿意,亦可多给”。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人权至上的法律原则        B.突出强调权债双方自由平等

C.重点保护债权人的财产权        D.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特权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地米斯托克里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萨拉米战役中,他指挥雅典海军,取得了对波斯侵略者的决定性胜利。史书记载他曾被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他名字的陶片有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14人刻写。这反映(    )

A.雅典民主制度健全,凡对民主构成威胁的人都将被放逐

B.直接民主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以及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

C.雅典公民虽然民主法制意识浓厚,但文化素质普遍低下

D.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陶片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过:“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    )

A.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B.雅典人喜欢辩论不务实

C.雅典民主的优越性             D.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在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西塞罗意在表明(    )

A.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

B.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

C.法律必须维护广大罗马人民的利益

D.法律必须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适应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罗马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    (    )

A.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    B.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

C.保护奴隶的正常交易        D.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

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封建”源于西周,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以“封建”一词对应西方的“feudalism”(封土封臣),后该词又输入中国,异化为社会形态学上的“封建社会”。结合“封建”词义的演变,下列哪种说法不符合史实(  )

A.体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        B.“封建”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

C.“封建”本义为封邦建国      D.“封建”与中央集权制相抵触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北宋初年,“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后其权力有膨胀之势,俨然为路级行政长官。宋廷在各路又置提点刑狱司等三司分转运使之权,宋代路级地方行政制度最终形成。这表明(  )

A.分权是宋代集权的必然选择

B.控制地方财权是宋代集权的核心思想

C.宋代形成路、州、郡、县四级地方行政体制

D.宋代地方官制的创新围绕中央权力的加强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以下对于明朝内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在明太祖统治时内阁开始取代宰相

B.内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的决策

C.票拟制度使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明朝统治时内阁的地位逐渐下降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首辅权力失控

C.内阁取代六部          D.君主集权加强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

科目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  )

①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②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③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    )

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

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

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

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以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名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捍)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效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四  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

政治文化从宏观上做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式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有何优越性?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