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西上高二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一五”时期,在国民经济收入使用总额中,积累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占24. 2%。而1958年至1960年三年,积累率分别提高到33.9%、43. 9%、39. 6%。这三年积累额共达1438亿元,比“一五”时期全部积累率还增加44%。中国1958年至1960年积累率的提高

A.非常不利于基建规模的扩大

B.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可以优化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D.为随后的经济调整奠定基础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条例》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规定了控制人口迁徙的两项基本制度——户口迁移的事先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这在一定程度上

A.形成了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

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暴露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之后一度销声匿迹。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

D.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的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这反映了我国

A.劳动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

C.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向            

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调毅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威廉·奥夫霍尔特指出,邓小平最初的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民的收入翻了一番,赢得8亿农民的支持,以此为契机,他又为小企业主的崛起提供了方便,刺激了轻工业起飞从而又赢得了几千万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支持。材料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A.以农村实效推动城市变革           

B.主要集中于农业和轻工业

C.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D.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这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公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 ,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这表明

A.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           

B.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

C.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           

D.中国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美国人法利斯拥有一个小公司。他的公司之所以发展起来,是因为“我们能制造最好的橡胶轮胎,并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出去”。但在20世纪30年代他却说:“假若我们按照他们出售其产品的价格出售,大公司借着巨大的全国性销售网络很快会将我们挤出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经济危机影响了小企业的正常发展

B.以工代赈妨碍了小企业的正常运行

C.新政无法根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政府干预经济不利于企业正常竞争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B.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D.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资料表明,罗斯福就任总统的头一年,失业率是25%。到1937年时,失业率已稳步下降到15%左右。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A.以解决就业为主要目的

B.推动了经济的有效恢复

C.巩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

D.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了1950年到1980年,美、日、德出口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

由此可以推知

A.美日德经济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   

B.美国经济总量持续下降

C.日德双边贸易不断扩大               

D.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的重要措施是

A.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B.允许外国资本的引入

C.全面实行农业集体化  

D.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会上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一事件也影响到了中国。吴冷西在《忆毛主席》中这样写道: “赫鲁晓夫这次揭了盖子,又捅了篓子……”对“揭了盖子”解析正确的是

A.彻底摆脱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束缚  

B.破除了对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

C.苏联放弃与美国的对抗            

D.苏联走上了全面纠正错误的斯大林模式之路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有研究表明,“采取这一改革步骤,使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具体”。这是因为上述“改革”

A.使当权者的利益受损                 

B.完全背离了斯大林模式

C.客观上造成思想的混乱            

D.使国家体制更加僵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

A.“冷战”秩序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签署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为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43年英国推出“凯恩斯计划”,指出拥护自由贸易的前提是必须强制顺差国花掉顺差余额;美国推出“怀特计划”,认为捍卫自由贸易的目的是允许顺差国积累债权。这表明英美两国

A.激烈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  

B.在经济实力上仍不相上下

C.阻碍了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都在否定自由贸易的准则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据NBA美国篮球职业联盟官方宣布,2015-16赛季NBA有100名国际球员,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连续第二年国际球员过百,创造历史新高。同时,海外比赛频繁,其国际系列赛要在7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个城市完成10场比赛,曾经在我国的北京和上海两个大城市举办过。目前,NBA的比赛和节目通过40种语言在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材料表明

A.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的不断交流  

B.美国借着篮球运动进行文化侵略

C.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逐渐趋同  

D.社会分工和国际关系更加有序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B.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汉代谶纬迷信盛行。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这种现象的出现

A.反映统治的没落        

B.遭到统治者的禁止

C.与新儒学紧密相关       

D.导致西汉的覆亡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B.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

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D.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一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时写道:“……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这一“开启”始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   

C.明清  

D.宋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湖湘学统的代表人物王船山说:“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统绝,儒者犹保其道以孤行而无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在这里,王船山

A.主张儒道互补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B.强调儒学与传统政治之间的共生关系

C.重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可撼动

D.借助传统宣扬托古改制的思想主张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

A.认为“理”“欲”相统一            

B.否认“天理”的存在 

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公益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系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一一从罗斯福到里棍》

材料四  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

(3)据材料三、四指出,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8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

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但是,6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英国病”,即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70年代经济不断下滑,失业增加,罢工浪潮活跃。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到1972年,下降到13.7010,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 010。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010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总水平逐年降低,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3%降至9.9%,降幅高达35%,这一期间中国大部分产品的降税承诺已履行完毕。此后,中国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大为减少。2008年,中国关税总水平降至9.8%。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美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不同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