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A.孔子苏格拉底

B.老子普罗泰格拉

C.孟子柏拉图

D.庄子亚里士多德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

A.礼仪规范

B.价值准绳

C.处世之道

D.施政之术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家对生死有过如下见解“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赋也。安时面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下列所述政治主张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A.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说明

A.“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

C.“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

D.“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

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

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

C.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以上可以看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主要特点是

A.将天主教教义和中国儒家经典融合起来

B.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

C.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

D.背离了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杂剧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这段话较为突出地反映了

A.基督神学的内在理念

B.人文主义的哲学主张

C.启蒙思想的理性精神

D.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陈独秀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生而平等”

C.“与上帝直接对话”

D.“主权在民”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

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伏尔泰与卢梭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一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是否主张天赋人权

B.是否反对财产私有

C.是否反对君主制度

D.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欧美科学家信仰基督教的案例为数不少。这表明

A.基督教教义蕴含着理性精神

B.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彻底性

C.基督教会推行宗教宽容政策

D.科学伦理离不开上帝指引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西方学者认为在达尔文之前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者是业余爱好者和神职人员研究主要局限于物种的划分。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就像牛顿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贡献一样将有机生命从宗教制度中解放出来。“现在上帝只是一个旁观者……人类的思想和创造愈发重要了。”据材料判断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是

A.否定了教会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

B.促进了物理学和天文学发展

C.打破了教会对生物学研究的垄断

D.确立了理性主义的思想观念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下列文学流派符合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古典主义文学

B.启蒙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

D.现实主义文学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作者有意用外观散乱的结构来显示他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荒谬和混乱同时调动其丰富的想象力使事件和人物极度变形使读者在凄然的笑声之后去回味去思索。下列作品与其创作流派一致的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人间喜剧》

C.《安徒生童话》

D.《等待戈多》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西方艺术史》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

A.《格尔尼卡》

B.《日出·印象》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自由引导人民》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介绍研究西学

C.宣传民主政治

D.传播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映了

A.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B.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C.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陈独秀1916年撰文称“所谓立宪政体所渭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陈独秀宣传这一思想的目的是

A.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

B.批判北洋政府的专制

C.反思清末民初的政治

D.探讨民主宪政中国化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宣布接受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到了1924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则宣布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

B.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列强侵略中国的加深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某科学理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空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的概念。该理论

A.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世界的不足

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奠定了电气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

D.解决了热福射理论上的疑点问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

A.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

B.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C.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D.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督教强调人有精神上的积极追求能力和人的情感、欲望的合理性文化因子。宗教学者要证明上帝和天堂的存在对天文、天体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天文学愈来愈变成了一门独立科学。现代意义上城市的出现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新文化氛围而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

“由今日观之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王夫之“感于明学之极敝而生反动欲挽明以返诸宋而於张载之《正蒙》特推尚焉。其治学方法已渐开科学研究的精神”。“其言‘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亦无以发现’可谓发宋元以来所未发。”由此可见清代思潮“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

——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马克思认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10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思潮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的依据。

3尽管清代思潮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但其历史影响却截然不同。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说明。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启蒙运动中始终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以伏尔泰为代表1756年在《风俗论》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借助中国借助孔子启蒙思想家们吹响了摧毁中世纪思想的号角从而推动了18世纪法国“中国热”。

另一种声音是以孔多塞为代表1793年在其《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国家”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了批判。

上述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关于中国的两种不同认识选择其中一种声音概括其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结合史实。

请考生从以下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道题计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

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