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论语·公冶长》中记载:“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庄子·天地》也谈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都主张将“道”与治世相结合

B.都认为“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基本范畴

C.都体现对士人独立人格意识的规范与追求

D.都表现出了对国事国运的关注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周武王伐商,是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前倒戈而取得胜利的。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

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

C.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

D.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夏四月,天气异常,黄雾四塞终日。皇帝为之惊心,询问大臣,大臣回答这是因为“阴盛侵阳”,上天示警所致,“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不符合高祖皇帝留下的规矩。于是,太后之弟王凤不得不上书辞职。汉成帝也承认自己在这件事上是有过失的,因此造成了这种异常的天气。由此可知当时

①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②“天人感应”说深入影响朝政

③外戚专权引发朝臣不满④皇帝重用外戚力图削弱相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最好途径是

A.慎思明辨

B.穷理格物

C.格物致知

D.知行合一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宋元之际的理学家许衡曾于途中饥渴难当,遇一棵结满果实的梨树,同伴争相摘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劝他取食,他却答曰:“非吾之所有,取之不义。”同伴进而劝解道:四周房倒屋塌,梨主已不复存在。许衡则说:“梨虽无主,难道我自己的心也没有主吗?”这反映了

A.理学制约了人的追求

B.不容动摇的道德信念

C.心学激励人积极上进

D.理学家追求孔颜之乐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时说诠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据此可知,胡适评论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清代儒学

D.宋代理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33年2月鲁迅先生在杂文《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下列对上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指南针的西传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B.火药的发明主要促进了西方历史的进步,对中国社会的作用是消极的

C.中国古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D.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该朝代的“新气象”还有

A.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

B.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

C.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

D.转轮排字盘的发明和使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A.图1战国《人物龙凤图》

B.图4清代《墨兰图》局部

C.图3明朝《本草纲目》插图

D.图2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中国人应该尽快发展自己的工业、商业、航运业、金融业。还刻意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以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这表明魏源

A.倡导“开眼看世界”

B.主张进行变法维新

C.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D.反对向西方学习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晚清公使郭嵩焘旅居英国时感叹:“政教风俗,欧洲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据此分析,郭嵩焘

A.沉醉于西方的物质文明

B.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认识

C.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B.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C.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D.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一战期间,以孙中山、张謇、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的主流思想及各自的主要实践活动极大的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下列思想与以上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主共和——君主立宪——社会主义——民主与科学

B.民主法治——君主立宪——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

C.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

D.君主立宪——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B.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C.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D.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B.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C.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在买办、商人等群体中逐渐形成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右表为《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年》一书中收录的一些示例。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B.适应了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D.西学东渐已涉及文化生活领域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即1912年3月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有七章。其中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些规定

A.完全照搬美国1787年宪法

B.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C.体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D.反映了全体中国人的民主要求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两极化趋向。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歧异的矛盾格局,孕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这里说的“两极化趋势”指的是

A.民众权利扩大和社会生活进步

B.政治不断民主和经济发展迅速

C.国家实力强大与对外交往扩大

D.军阔割据混战和文化异彩纷呈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C.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38年10月,毛泽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

A.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B.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

C.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D.多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著作中写道: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该观点出自于

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对下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原子弹关键技术突破进度表

19633

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

196312

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实验成功

19644

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

196410

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为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是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取得的巨大成就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邓小平在1979年11月的一次谈话中谈到,“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是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这说明

A. 我国已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确立

C.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已解决

D. 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发展生产力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音乐家陈钢回忆起1959年《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在上海首演的情景,激动不已:“演出结束时,剧场里鸦雀无声。1秒,2秒……我从来没觉得时间如此漫长。突然雷鸣般掌声响起来了,我看到不少观众眼里含着泪水。演员一遍一遍地谢幕,可是掌声却经久不息,于是,第一次公演,《梁祝》演奏了两次。”《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首演反响如此强烈,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D.“民族化”、“群众化”的创作口号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道德观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学者对道德观的看法则有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注:不会去享受;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

——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三

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乎天下,则其本领便大。……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

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顾炎武《日知录》

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

——《黄宗羲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董仲舒思想的共同点。指出董仲舒重教化的目的

2根据材料指出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材料中朱熹提出什么观点?

3材料明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晚明时期到清期中期,约有500名耶稣会士来华,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术、天文、几何等西方文明,这为中国提供了使其自身现代化的机会。但这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隐约闪亮,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需要吸收外来学识。与此同时,传教士也将汉学传回了欧洲,利玛窦翻译的《孔子四书》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1682年耶稣会士向教呈现了400多部中国典籍译本。欧洲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大思想家如歌德、伏尔、亚当·斯密等成为中华文明的崇拜者。欧洲上空弥漫进步的气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东渐”简表

阶段

时期

“西学东渐”简况

第一阶段

18401860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第二阶段

18601895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三阶段

18951900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和西方对待中西方文化文流的不同态度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和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探索救国之路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主张

1864

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处辇毂之下指国都,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建议购求西人机器,先制夹板火轮,次及巨炮兵船,然后水路可恃,海疆可安。

1906

孙中山讲到: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1910

张謇提出“棉铁主义”,主张以发展棉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来振兴实业。认为优先发展这两种工业,即“操经济界之全权”,可减少对外贸易逆差。

1930

毛泽东说: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建立了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21年后,以北京大学为先导,掀起了五四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状况及主张。

2请概述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的相同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