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道:“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A废分封,设郡县

B.设立中朝和外朝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实行行省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分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A通判

B.御史大夫

C.刺史

D.监察御史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特征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高一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用三省分割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说的“民主政体”可能是指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中央集权制

C.唐朝三省六部

D.宋代二府三司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特,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为解决诗歌中的“苦恼"统治着曾采取的措施有

①三省六部制②皇位继承制③科举制④刺史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C.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A宰相有职

B.尚书省地位下降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皇权至高无上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A扩大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地方监察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务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王国维《秦郡考》考证秦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秦有46郡。这里的郡是秦

A地方最高行政单位

B.地方基层行政单位

C.地方上的选官机构

D.地方上的监察机构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他指的制度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唐代三省制度

C.明代的内阁制度

D.清代的军机处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有的人回答“子孙满堂”。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主要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是在在位时期。

A明太祖

B.明神宗

C.明宣宗

D明成祖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B.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C.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

A设立军机

B.设置枢密院

C.实行一省制

D.废除宰相制度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韩非子·扬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西周封邦建国是通过“控股政权”来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的。其扩充“股份”的主要方式是

A采取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B.广封王族为各地诸侯

C.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

D.创立郡县制控制全国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在京师建立了太学……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但是,如果不为地方所举,仍不能做官。

——邹玉峰《新解“新格局”——隋唐政治格局中的“古韵”与“新意”》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隋文帝由于政治需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不分身份地位从社会中考评人才,开科举士。唐代,科举得以定制。宋代科举制基本沿袭唐代,进一步做出改革完善,为实现“取士不问家世”的这一原则在选拔人才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科举制度评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选官途径和主要标准。

2材料二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分析材料三中的选官制度的新变化及其政治影响。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二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废除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表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期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1材料一反映唐代推行的哪种制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汉、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三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及创立的目的。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