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其核心是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中央集权制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郡县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A.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标志着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
3. 难度:简单 | |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牢固的血缘关系 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C.浓厚的专制色彩 D.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4. 难度:简单 | |
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
5. 难度:简单 | |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
6.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以后,汉朝刺史的主要职能是 A.监察地方高官 B.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C.举荐官吏候选人 D.征收地方赋税
|
7. 难度:简单 | |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谥号“文正”)的墓碑上刻有“宋参知政事范文正公墓”字样。北宋设立“参知政事”一职主要是为了 A.监察地方政治 B.防止宦官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分割宰相权力
|
8. 难度:简单 |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
9. 难度:简单 | |
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职,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A.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 C.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D.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
10. 难度:简单 |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
11. 难度:简单 | |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代文叔于许,建立男爵许国。下列西周诸侯国的立国类型与许国一致的是 A.宋国 B.齐国 C.卫国 D.燕国
|
12. 难度:简单 | |
关于清朝的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C.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
13.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D.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
14. 难度:简单 | |
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15. 难度:简单 | |
《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清朝官员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C.列强在中国境内驻军 D.赔款4.5亿两白银
|
16. 难度:简单 | |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浙江直接有关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二十一条”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辛丑条约》及其影响的评述,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①赔款数额居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之首 ②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使中国北方国防门户大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8. 难度:简单 | |
每年12月13日,成千上万的群众陆续到右图所示的纪念碑下,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人们 纪念的是
A.甲午战争的爱国将领 B.渡江战役牺牲的解放军 C.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 D.旅顺大屠杀的遇难同胞
|
19. 难度:简单 | |
最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是 A.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B.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 C.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 D.中国进行的抗战最为艰苦
|
20. 难度:简单 | |
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是指 A.改变了中国近百年来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完全胜利 B.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21. 难度:简单 | |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点是 A.大沽口 B.辽东 C.黄海 D.威海卫
|
22. 难度:简单 | |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革命主要领导人中,有的准备功成身退,有的转移实业,有的醉心于议会政治。这说明他们 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已经改变 ③未看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④未认清中外反动派的本质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
23. 难度:简单 | |
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在中国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
|
24.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结束了中国的君主制统治 B.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民主权利 D.实现了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目标
|
25.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指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北伐胜利进军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双十协定”的签订
|
26. 难度:简单 | |
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27. 难度:简单 | |
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是 A.中国当时的形势 B.中共的最高纲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及革命任务 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28. 难度:简单 | |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其“内部条件”是指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 D.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
29. 难度:简单 | |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纪念辛亥革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廿(二十)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诗句描述的事件应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爆发 C.中华民国诞生 D.清帝下诏退位
|
30. 难度:简单 | |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
31. 难度:简单 |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32. 难度:简单 | |
“这次起义像一声春雷,使千百万革命群众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严重挫败后,又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便是在这次起义中诞生的。”这里的“起义”是指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
33. 难度:简单 | |
1947年刘邓大军跃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D.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
34. 难度:简单 |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
35. 难度:简单 | |
2014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8周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制作了《我的长征》电视栏目,带领一批人重走长征路。假设你是崔永元,你会选择哪个地点作为栏目结束的终点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江苏南京 D.甘肃会宁
|
36.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
37. 难度:困难 | |
材料一: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材料二、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潜。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请你扼要叙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你认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