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C.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
2. 难度:简单 | |
“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意在说明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扶清灭洋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
3. 难度:简单 | |
联合国第26届大会10月25日晚(纽约时间)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进行表决。131个成员国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提案,35票反对票中,除了美日澳大利亚外,32票为第三世界国家。材料主要强调了 A.恢复合法权利来之不易 B.团结第三世界国家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 C.美国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失败 D.亚非拉美国家是反对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主导力量
|
4. 难度:简单 | |
西奥多·舒尔茨在《传统农业的改造》一书中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 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
|
5. 难度:简单 | |
隋制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倾,少者三十倾;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者五倾,少者一倾;农民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地主官僚的奴脾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受田数量和普通农民一样。这种均田制度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促进了隋朝经济的繁荣 D.对地主官僚有利
|
6. 难度:简单 | |
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B.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 C.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
7. 难度:简单 | |
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A.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
8. 难度:简单 | |
“茶圣”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B.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C.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D.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
9. 难度:简单 | |
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唯利是图的本性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
10. 难度:简单 | |
18世纪末英国有人记载:“在某个地方,一百所房屋和家庭已经减少到…八所或十所;往往还有这样的事情,四、五个富有的畜牧业主侵吞了不久前圈围的大片领土,这些土地以前是在二十至三十个租地农民或同样数目的较小的所有者以及其他居民的手里。”持续不断的此类事件 A.消灭了英国的自耕农阶层 B.阻碍了英国农业的发展 C.标志着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D.加速了原始积累的过程
|
11. 难度:简单 | |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任用柯尔柏作为财政总监,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来法国定居开业。其做法 A.符合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直接引发了法英国之间的战争 C.使法国成为西欧最发达的工业国 D.与工业化的潮流背道而驰
|
12. 难度:简单 | |
1799年,在“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工厂中,70%的工人在18岁以下,其中绝大多数是13岁以下的儿童,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现象。按照保守估计,当时的英国工厂,特别是纺织厂中,50%以上的工人都是儿童。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工厂主追逐利润最大化 B.新兴行业存在“用工荒” C.工业革命导致社会对立 D.童工成为工业化的主力
|
13.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两百多年,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
14. 难度:简单 | |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
|
15. 难度:简单 | |
1953-1957年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生产增长约3.8%,中国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6岁增长到1957年的57岁,城市工资大约增加了三分之一,农民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这表明 A.社会主义改造成绩斐然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C.巩固新中国的任务胜利完成 D.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
|
16. 难度:简单 | |
199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3.25%,1993年增长了13.4%,1994年增长了11.8%。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B.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 D.冷战结束,中国的外部环境大幅改善
|
17. 难度:简单 | |
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娟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限期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 A.扫除封建专制 B.维护革命成果 C.改革风俗习惯 D.祛除封建陋习
|
18. 难度:简单 | |
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吃爆米花的,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种改变最能说明 A.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 B.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商业化趋势 C.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经济困难 D.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心理预期得到提升
|
19. 难度:简单 | |
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 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 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D.力图巩固国防
|
20. 难度:简单 | |
据1985年北京青年经济学会对429家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1984年这些企业的平均自销率(即自销产量占全部销售产量的比率)为30.08%,而1985年1月~6月升到了43.8%。此变化说明 A.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取得成效 B.工业企业的自主权日益扩大 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废止 D.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得到加强
|
21. 难度:简单 | |
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1997年的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B.已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 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
22.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C.先后实施改革开放 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
23. 难度:中等 | |||||||||||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目的在于
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福利制度 C.稳定社会秩序 D.缓解失业压力
|
24. 难度:简单 | |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 B.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 C.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 D.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1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迅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 --摘编自本特利《新全球史》、张建华《世界现代史》等著作 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我们这种民族,处于现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底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到中国和中国到世界各国贸易所开辟的航线,主要有如下七条:第一,广州一澳门一果阿一里斯本欧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果阿和欧洲的商品有生丝、各种颜色的细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由里斯本经澳门输入广州的商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第二,广州一澳门一长崎航线。葡萄牙人到广州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商品运往长崎,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从长崎运经澳门入广州的商品主要是银子。第三,广州一澳门一马尼拉一拉丁美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运往拉丁美洲的中国商品有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从拉丁美洲经马尼拉运回澳门入广州的商品有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第七,广州一澳门一大洋洲航线。 ——摘自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二 1750一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百分比相对份额(单位:%)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间东西方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材料二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申报》大事年表
据表,结合所学知识,划分《申报》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报纸自身发展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