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

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麓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

B.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

C.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

D.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己。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脱离社会现实

B.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僵化

C.儒家教化逐渐普及

D.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唐代某书法家其书宽博正大、雄强遒劲运笔把篆、隶笔法用于楷、行、草书中被书论家认为是“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和唐人重气象、求气势的典范——楷书宽绰开张、雄浑丰厚、有浩大气势行书壮美豪放、挥洒遒劲、有叱诧气概。该书法家是

A.张旭

B.颜真卿

C.赵孟頫

D.王羲之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这揭示出宋朝

A.强干弱枝有损王朝鼎盛

B.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黄宗羲认为国家和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法律应该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材料说明黄宗羲

A.反对私利推崇公利

B.主张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

C.主张立法必须“以天下为主”

D.具有近代民主法治的观念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黄克武认为对于中国传统下思索解决专制问题的士大夫来说,(清末民初西方民主制度的传入无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制度来实现固有的“民本论”、“上下一体”与“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可以让中国重返有如三代之盛世。材料说明

A.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民主思想

B.晚清立宪人士敢于构想一种崭新的制度

C.国人接纳西方民主有传统渊源

D.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民主思想本质相同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制度

B.清朝祖制

C.宗法制度

D.性格怯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表数据选自我国著名经济史学家许涤新、吴承明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894年消用洋纱量及其相应比重数最有可能是

 

1840

1860

1894

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

620.9

628.6

612.4

其中消用洋纱量万担

2.5

3.5

 

比重%

0.40

0.56

 

A.1.5、0.24

B.4.6、0.75

C.143.4、23.42

D.560.5、91.5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他们在这里共作出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治土豪劣绅等。“这个政府”是指

A.南京临时政府

B.武汉国民政府

C.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

A.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

B.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

C.倡导和平共处谋求周边稳定

D.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8410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纠正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以下是《十二铜表法》条文体现西塞罗这一法治观的是

A.“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B.“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C.“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

D.“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为了珍惜它们1329年佛罗伦萨的城楼上安装了最早的机械钟。这一现象说明

A.佛罗伦萨的钟表制造世界领先

B.佛罗伦萨人对黄金财富的追求

C.人文主义思潮对当地产生影响

D.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钱乘旦、许杰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最早应开始于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我国学者参编的《美国研究词典》对某种贸易形式作了如下的解释“北美殖民地时期一种贸易形式又称‘绕圈子’贸易。旨在保持与宗主国英国的贸易平衡和满足本身的经济需要。出现于17世纪40年代繁荣于18世纪中期。美国独立后逐渐消失。”该贸易形式是

A.宗藩贸易

B.朝贡贸易

C.三角贸易

D.自由贸易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834年英国《济贫法》改革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公共捐助的基本原则。据该原则: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否则,工人们就会寻求救济而非努力工作。该原则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自由主义的盛行

B.重商主义的影响

C.议会改革的推动

D.社会矛盾尖锐化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关于“第二次打击”表述正确的有

①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②改变了对人类地位的看法

③揭示了生命起源的奥秘④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A.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己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己是遍地开花了。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B.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33-1944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霍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到“无拘无束的自由贸易对应着和平时代而高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平等的经济竞争则对应着战争……”战后国际社会在吸取这一教训的基础上成立了

A.亚太经合组织

B.关贸总协定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世界银行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图是西方某位美术大师的代表作《亚维农少女》该作打破了传统绘画所谓“理性”的束缚在表现技法上强调抽象、变形和夸张。下列作品在创造风格上与它一致的是

 

A.《马拉之死》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有关马歇尔计划的两则漫画,图一为苏联漫画,漫画标题为美国最新战车(1947),图中文字是财政贷款。图二为英国漫画,漫画中一个英国妇女脚踩着高跷,两只高跷上分别写着“MARSHALL(马歇尔)”和“AID(援助)”,她前面的英文是“BETTERSTANDARDOFLIFE(更美好的生活)”。)

比较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的不同,并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评析。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小麦、葡萄、马匹、牛、猪、山羊和家鸡从欧洲来到美洲使得食物和营养的供给速度加快。

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有玉米、马铃薯、土豆、番茄、美洲辣椒、花生、树薯、番木瓜、番石榴、鳄梨、凤梨和可可——还有一个不那么有营养的移植品种是烟草——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蕃薯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还有白喉、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瘟疫、肺结核和黄热病。欧亚大陆的病菌在大量消灭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的土著居民方面也起了关键作用。这些民族包括太平洋诸岛居民、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非洲南部的科伊桑民族。

——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似的交流相比,“哥伦布交换”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粮食作物、牲畜交流的路线和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交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